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

摘 要:当前,大学生就业观主体上是良好的,但由于大学生的就业观也处于转型时期,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有失偏颇,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方向过于集中;就业目标模糊;自主意识不够;依赖性强,创业就业意识薄弱等问题.本文主要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全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以便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观影响因素

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是不是我国的人才过剩了呢?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企业“招工难”,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归根结底是大学生的就业观造成了这种局面.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总体上朝着更加理性、务实、开放的方向发展.但是,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初级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观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1、就业心态不好,就业期望值过高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处在“精英教育”阶段,然而随着高校的快速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速度太快,大学生头脑中的“精英”光环没有退去,在他们的观念中学历就是能力的标准.要求大多数毕业生到大众化的普通劳动者的岗位上去就业,不仅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转变不过来,家长、学校、社会舆论环境都没有准备好;同时由于高等教育的投入较大,大学毕业生在职业价值取向上往往趋向高薪水、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片面追求高层次“白领”岗位,不愿从事比较艰苦的“蓝领”、“灰领”工作;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普遍希望留在发达的大中城市,而不愿意到急需人才的基层或欠发达的地区工作.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远远超过了社会的实际.虽然大学毕业生希望能找到一个好的职业是一种无可厚非的正常心理,问题是他们无法协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造成自愿性失业.

2、存在从众心理,就业目标过于集中

很多大学生本身对未来没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知,从而使得很多大学生对事物的判断没有自己的主见,缺乏独立的意识,别人说什么我就信什么,只是一味盲目跟从,随波逐流.他们在择业时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往不是凭自己思考来判断,而是依靠父母师长之意、师兄师姐之言进行取舍;面对复杂而激烈的就业市场,惶惶中只好别人往哪我往哪,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看,几乎没有自我观点,更不用说作一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了.这种就业心态导致大多数毕业生不愿意去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但又亟需人才的地区工作,一味的聚集在发达的大城市,导致我国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不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3、缺少职前规划,就业方向模糊

虽然很多大学生都知道当前社会就业压力不停加剧,可是他们认为大学四年时间漫长,有充足的时间为进入社会做准备,很多大学生从来没有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没有结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需要做过系统详细的职业生涯设计,缺乏长期的自我发展规划,在即将面临毕业时他们往往由于准备得不够充足而彷徨无措,丧失信心.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择业目标模糊.很多大学生求职就像赶集一样,在人才市场上像无头苍蝇样,没目标,没准备,全凭运气;第二,心理准备不足.很多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仅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求职时急功近利,只注重个人的福利待遇问题,只考虑企业能为个人提供的待遇以及工作环境如何,极少考虑自身在所供职的企业里将拥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是否能够在这个领域里体现个人价值并有所建树.这些因素导致大学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4、社会责任意识不够,功利心突出

受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同时由于缺少社会实践经验的指导,很多大学生就业时功利心十分的突出,同时社会价值观念也十分的淡化,这些大学生的思想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动.让大学生的行为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所以这也很难让大学生们去真正的履行对国家以及对社会的相应的责任.一部分的大学生十分的重视经济方面的利益,同时也重视自我的职业发展,然而对社会的价值方面也存在着轻视的态度;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表现出社会责任感淡薄,缺少公平竞争意识、团队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的品质,只有“小我”无视“大我”.同时,他们对就业单位左顾右盼,抱着“骑驴找马”的态度,就业观呈现出多向性和不稳定性,不仅影响了学校和就业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也妨碍了同届其他同学的顺利就业.

5、依赖性强,求职中缺乏自信

过去大学生就业是包分配的,就业制度改革后,部分毕业生对就业问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害怕竞争,“等”和“靠”的思想较严重.他们一方面希望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思考择业问题并采取积极行动.大部分毕业生选择由父母、亲戚、朋友介绍工作或期望学校推荐工作,这不仅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依赖性强,同时也反映出他们缺乏应有的自信.极少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准备自主创业,这说明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准备.多数大学生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雄心壮志,但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因而很容易恐惧和彷徨,形成强烈的心理冲突和矛盾,表现为既有积极的风险竞争意识,又想通过主动竞争谋求理想工作,却又担心竞争失败,遭遇挫折.可见很多大学生对凭借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进行就业竞争缺乏足够的自信.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原因分析

1、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主观因素

(一)价值取向和职业理想

当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制意识逐渐增强,对现实的关注程度在不断提高,从追求远大理想转向注重实惠.这些转变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在价值目标、地域选择、行业选择、岗位选择、工作条件选择等方面,不同的大学生有不同的选择顺序,这种排序反映了时下大学生的就业观.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发展目标所做出的预想和设计,以及自己在事业上获取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应该建立在个人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兴趣和职业的基础上.职业理想是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主要因素,对大学生的求职和就业准备有直接& #30340;影响.(二)个人能力

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但对自我与社会的认识依然比较片面.尤其是在面临毕业即将步入社会这一人生关键时刻,对自我和社会的认识与分析,往往受到感情因素的困扰,不顾自身条件和客观可能,以偏概全.大学生自卑与自负的心理导致大学生要么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勇气,不敢竞争,要么在择业中表现为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实力,对用人单位百般挑剔以致高不成低不就.大大学生焦虑的心理导致在就业时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精神分裂等,就业时依赖的心理将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时完全把就业的事情交给父母或者亲朋好友.因此,大学生的就业观将受到自身各种因素的干扰.

2、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客观因素

(1)国家政策因素

国家政策是人才资源市场配置的具体准则,也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规范.“自主择业”并不意味着国家政策失去了导向、调控和约束功能.

(一)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往往会引起全国范围内政治、经济的重大变化,从而对大学生的就业观产生深刻影响.目前我国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主要体现在:国家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


(二)国家人事制度.当前,我国现行人事管理制度中的户籍、编制、各种指标和档案管理等严重制约着大学毕业生的合理、自由流动.人事部门严格控制着毕业生就业的指标,申请报批手续繁杂,单位并没有多少真正的用人自主权,仍然按照接收毕业生报批的手续.一些大学生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单位,但却在协议的签订、报到手续的、档案关系的划转等环节得不到人事制度的支持和认可.尤其是户籍制度的限制而难以落实人事关系,制约着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不能解决落户和人事档案管理让毕业生找不到安全感,认为自己不算真正就业,只能算作打工,这一连锁反应成为近年来影响大学毕业生择业的惯性观念.这种人事制度改革的相对滞后对大学生的就业观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些难于在工作单位落户的毕业生将宁愿选择不去工作,宁愿失业和待业,也不急于就业.

(2)社会环境因素

(一)网络的负面影响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现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的出现更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极大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尤其是求职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成为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约束机制以及网上诚信机制的缺失,网络招聘也有诸多不完善和不规范的地方,比如:就业信息真实性不高,具有隐蔽性、虚拟性等特性.因招聘和应聘时大学生只能看到单位提供在求职网站上的单位信息,缺乏传统人才市场那种面对面的交流,大学生在网络求职过程中权益经常遭受侵犯.同时,大学生求职心切,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种心理以高薪、高福利为诱饵吸引学生,从中骗钱骗色.所以,大学生网上求职真正成功的比例相当低,如遇到上述事件更会影响他们就业的信心,对其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二)市场经济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的重大变化,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负面因素及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当今大学生,由于受到来自外界这些因素的影响和物质利益的极大诱惑,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致使在双向选择中越来越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忽视社会发展、淡漠社会价值的行为选择取向.同时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缺乏认识,收到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的影响,认为双向选择靠请客、送礼、拉关系就能获得好工作、好岗位.结果导致部分大学生不积极主动地和用人单位联系,只是一味等待;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只能怨声载道、心灰意冷.白白的丢失了好多宝贵的就业机会.

(3)高校自身因素

高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为个体提供有组织、有目的的系统化教育提供了条件.学校帮助学生学会特定的适应社会生活的本领.它不仅负责传授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努力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价值观.目前许多学校都增加了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教育内容.多数学校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接受有计划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帮助和鼓励学生形成科学的就业观.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社会.使学生在读书期间对就业有了很强烈的明确性和目的性.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参与社会相对较少,很多对社会的认识要到工作岗位上逐渐学习.对于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形势而言,显然需要大学生在读大学期间就要对社会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学校对学生这种能力在大学期间就应有计划、有意识的培养.有些学生虽然完成了大学教育,掌握了许多专业知识,却缺少最基本的与人沟通的能力与技巧.因此高校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观,还承担着学生社会角色的培养职能.

(4)用人单位因素

作为市场的需求方,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观.一是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了解不多,名校、英语、计算机、党员、学生干部、社会实践经历等这些约定俗成的“硬指标”就成为了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的衡量标准.这样的选材标准自然起着不太好的导向作用.二是片面强调专业对口.许多本来素质很好的大学毕业生应聘时常因专业不对口而遭拒绝.其实,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才是选材的根本.除专业素质外,一个人的理解能力、社交能力、亲和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很重要.三是盲目追求高学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所提供的各类人才越来越充足,致使用人单位选材时的第一标准“文凭标准”也水涨船高,导致严重的学历“挤占”现象.用人单位不明白“大学提供的各种专业教育仅仅是将来生活的一个基础,技能的培养是在实践中完成的,大学为技能培养做了最好的准备工作.”大学毕业生可塑性强,有活力,创造性强,乐于学习,接收新事物快,只要正确引导,稍假时日,便会给单位带来效益.用人单位的这些条条框框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5)家庭因素

家庭作为长期而权威的影响因素,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观.包括家庭成员的态度、家庭成员的期望、家庭教育的引导以及父母权威作用的发挥.从个体成长来说,家庭对个体的心理和观念有强大渗透力和塑造力.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难以降低自己心中的标准去实现就业,其中很大阻力来自家庭的影响.这是由于一方面,父母多年的望子成龙心态与期望造成了学生本身对就业的认识产生偏见.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多年的努力似乎需要给家长所谓的成功交待.否则,学生就会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当今出现大学生延迟就业和有业不就的求职心态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的父母,因此,父母是引导和转变大学生求职心态的关键.

基金项目:2011年南昌大学社会科学校研究基金项目“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观及就业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1XSZ05).本文是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

类似论文

新形势下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因素探究

【摘 要】“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种就业形式大大强化了毕业生在就业中的主体作用和选择权利,其中最为明显&。
更新日期:2024-4-22 浏览量:59291 点赞量:14125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一些大学生中存在“信义失范”的现象,从70码事件到我爸是李刚,从任炜伟驾。
更新日期:2024-1-5 浏览量:8612 点赞量:3638

新时期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摘 要】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应该通。
更新日期:2024-7-17 浏览量:95290 点赞量:21355

新时期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再

摘 要: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是高等。
更新日期:2024-6-25 浏览量:83172 点赞量:18655

新时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突出௚。
更新日期:2024-4-25 浏览量:58148 点赞量:13444

影响大学生就业观演变的政治经济政策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不同时期大学生的各种就业观,分析了现阶段政治经济政策对大学生就业观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优化。
更新日期:2024-4-25 浏览量:59683 点赞量:14211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互联网络安全探究

[摘要]互联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极大帮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创建和完善高校大学生互联网络安全机制,。
更新日期:2024-11-4 浏览量:21121 点赞量: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