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摘 要】目的:探讨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1年至2011年间国内报道的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中以肌肉毒性最为常见,其次消化系统毒性和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用药的指征、规范用量和联合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变化,确保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关 键 词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07-02

他汀类药物(Statins)为羟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有效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以其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确切疗效,可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优点而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被临床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形成术后的再狭窄、肾病综合征以及预防心血管急性事件和缓解气管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等[1-2].虽然他汀类药物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不良反应率低,但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接受联合用药,从而使得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3].因此,为了解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以及其相关因素,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我们对2001年-2011年间国内报道的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现将相关结果总结和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索中国知网、重庆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2001年至2011年间国内有关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公开发表的文献,共计88篇,共102例.


1.2 方法

对收集的文献病例,经核对原文,剔除综合性分析文献和综述文献,分别对文献报道中所涉及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情况、临床用药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2.结果

他汀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的10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3例,占总数的61.8%,女性患者39例,占总数的38.2%,男性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的年龄中最小的22岁,年龄最大的87岁.患者的性别、年龄具体的分布情况详见下表1.

3.讨论

他汀类药物自问世以来,就以其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确切疗效,以及可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而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从而被临床广泛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形成术后的再狭窄以及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同时还被用于预防心血管急性事件和缓解气管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等.被认为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安全有效的调节血脂的药物[4].但是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接受联合用药,从而使得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为此,为了解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以及其相关因素,在本文中我们对2001年至2011年间国内报道的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的结果显示,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均发生于常规用药剂量范围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但是老年患者的发生率明显较高.这可能是因为老年患者的脏器功能减退,尤其是肝肾功能下降大致血液内药物蓄积,从而使得发生他汀性疾病的风险增大;另外,老年患者多伴发多种慢性疾病,用药频度增加以及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也易于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在所有不良反应病例中,辛伐他汀的比例最高,为51.0%(52/102),这可能是因为辛伐他汀的较低、在国内应用较多,其分子结构中的羟戊二酰结构首先需在肝脏中转换成开环羟基酸才具有药理活性有关.在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中,以肌肉系统的发生率为最高,他汀性肌病是他汀类药物相关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同药物诱发的肌病发生率也不尽相同,若不及时停药,可发展成横纹肌溶解症,甚至进一步发生肾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患者死于严重的尿毒症或者心律失常.联合用药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总结起来,其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5-6]:(1)洛伐他汀、辛伐他汀以及阿托伐他汀等药物主要经CYP3A4同工酶代谢,而如环孢素A、大环内脂类抗生素、钙通道阻滞药物以及地高辛等通过CYP3A4酶代谢的药物与其联合使用时,可竞争CYP3A4导致其对他汀类的生物转化减慢而发生不良反应;(2)胺碘酮、西咪替丁等药物可使CYP3A4的活性降低,导致不良反应增加;(3)氟伐他汀经过CYP2C9代谢,当其与华法林、苯妥英钠等经过CYP2C8和CYP2C9酶代谢的药物合用时,可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

因此,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其对人体的损害,总结起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定期对肝功能进行监测.用药前测定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于用药1个月后复查,若不在正常范围内或者患者出现上腹不适、黄疸、尿色加深、少尿或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如果患者的指标正常,应于3-6个月再定期复查.(2)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脂情况及时调整;重视药物间相互作用,他汀类药物与P450酶抑制剂以及贝特类药物合用时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临床如非必要应尽可能避免与上述药物合用,若必须合用,应尤其慎重,宜从小剂量开始,严密监测临床指标的变化;(3)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尤其是体型瘦小以及虚弱的老年女性和高危患者,应慎重使用,对于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用药的危险性也较高,用药中应严密监测.

总之,他汀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绝大部分可在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好转或痊愈,不会对机体造成很大损害.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用药的指征、规范用量和联合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变化,确保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类似论文

混凝土工程表面缺陷形成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摘 要 :混凝土工程表面缺陷有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烂根,缺棱掉角,洞口变形,错台,板缝混凝土浇筑不实,裂缝,施工缝夹层现象等等,文。
更新日期:2024-2-8 浏览量:11685 点赞量:4700

苹果果锈形成的原因预防措施

摘 要:阐述了导致苹果果锈形成的原因及影响苹果果锈形成的主要因素 针对上述因素提出了“四选、两改、一防”。
更新日期:2024-7-26 浏览量:95363 点赞量:21060

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防治措施

[关 键 词 ] 静脉输液; 不良反应; 防治 [中图分类号] R322 1+23 [文献标识码] B &。
更新日期:2024-2-11 浏览量:31880 点赞量:8119

口腔科护理中预防措施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口腔科护理的临床经验,通过护理中实施预防的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口腔问题的发生,对。
更新日期:2024-4-21 浏览量:57733 点赞量:13380

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成因预防措施

【摘 要】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是我国建筑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承重结构,目前现浇混凝土结构已经成为民用及公共建筑常用的结构形式,在混凝土结构。
更新日期:2024-12-25 浏览量:158160 点赞量:3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