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近代文化界奇人:林纾

摘 要 林纾,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画家.他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却又极具争议的人物.本文主要从他的政治观点、文学造诣和文化观点以及对翻译的贡献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近代传奇人物.

关 键 词 :林纾 翻译 文化 奇人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林纾,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画家,与林则徐、严复并称为“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三巨人”.林纾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属冷红生、春觉斋主人等.1852年出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幼时家境贫寒,却极好读书.五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13岁至20岁期间阅读古籍不下两千余卷,奠定了他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古文修养.青年时代的林纾立志救国图存,却遭遇仕途不顺,继而以教书为业,曾经在福建、浙江、北京等地的大学堂教书,主授传统文化和文学.1897年,47岁的林纾以一部《闽中新乐府》和让洛阳“一时纸贵”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译本在文学界和翻译界名声大噪.晚年的林纾因其矛盾的政治立场和守旧的文化观点遭时人讥讽、抨击,晚景凄凉,于1924年黯然离世.

一、矛盾的政治身份

青年时代的林纾同所有旧时的读书人一样,也希望通过科举进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改变自己贫困的处境.可他的仕途并不坦荡,才高气盛的林纾直到29岁时才被“补弟子员”成为秀才,一年后中为举人.之后六次赴京赶考,最后还是榜上无名!十五年的屡试屡败,使林纾心灰意冷,决计不再图仕进了.虽然仕途遭遇不顺,但他依然抱有爱国之心,关心世界形势,立志救国图存.

辛亥以前的林纾是一位比较典型的维新派、立宪派文人,曾参加维新运动,一腔热血,矢志报国.其爱国救国的进步思想在其译作和著作中也常有体现.他早在1897年就出版了一部鼓吹维新变法的歌诀体诗集《闽中新乐府》喊出了“救时良策在通变,岂抱文章长守株”的时代呼声.1916年,袁世凯图谋称帝前后,许多名流都竞相表现对袁氏的拥戴之功,而林纾对此则深恶痛绝.

与维新变法时期的进步思想截然相反,老年的林纾在政治身份、政治倾向上改弦易辙,思想上变得守旧,反对废除帝制,反对辛亥革命.他发誓不做民国的官,表示“一日不死,一日不忘大清”并且拜谒清帝陵.从1913年起到1922年止,前后亲赴易州梁格庄拜谒光绪陵墓达11次之多.这一标新立异之举顿时令众人哑然、唏嘘不已.一个进步、忠廉的爱国人士形象,也因他的“卫道”、他的“不忘大清”,顿时沦为一个迂腐可笑的挡车螳螂和清朝遗老的形象.正如张俊才所言,晚年的林纾一直在“共和老民”和“大清举人”这两种政治身份之间徘徊着.

二、毁誉参半的文坛巨匠

幼年时期的广泛阅读为林纾奠定了扎实的文学基础,传统的道德意识和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也深深地烙在他的脑海中.并曾从事多年的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执教之余,他热衷于古文研究,著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畏庐笔记》、《闽中新乐府》、《春觉斋论画》等以及各种古文研究、小说、传奇、琐记、丛谈等三十九种著作.文章擅叙事抒情,崇尚韩柳,文笔婉约动人.桐城派末代宗师吴汝纶很赏识林纾,称赞他的文章是“抑遏掩蔽,能伏其光气者”.他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能武,可谓十项全能的文化达人.从他的著作可以看出,林纾在文学、艺术、哲学、历史以及文字学、语言学甚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是相当丰富的.

尽管林纾在文化界颇有建树,却因其晚年“不识时务”的文化观点招致不少非议和诟病.在“五四”时期,文学改良、文学革命闹得轰轰烈烈之时,他出面攻击新文化运动.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第一个反对者,反对白话文,倡言“孔教”,鼓吹以“立国”.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借“吾国言文之背驰”,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论,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白话文运动.而林纾则于1917年2月8日在上海《民国日报》发表《论古文之不宜废》,指出“文无所谓古也”,并大声疾呼“古文之不宜废”.1919年3月18日,他在《公官报》发表《致蔡鹤卿书》,指出“非读破万卷,不能为古文,亦并不能为白话”,同时言辞激烈地批判蔡公“我公为南士所推,宜痛哭流涕助成和局,使民生有所苏息,乃以清风亮节之躬,而使议者纷纷集矢,甚为我公惜之.”在林纾看来,文无古今,唯有优劣,优秀的古文,具有恒久魅力,现代化并不需要抛弃传统.时隔近百年之后,当今的中国面临着传统文化岌岌可危的困境,在捍卫、弘扬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之时,林纾在当时被视为“不识时务”、“倒行逆施”的主张可谓是“高瞻远瞩”.


三、功不可没的译坛奇人

尽管在政坛和文坛林纾都曾因其特立独行的行为和反潮流的思想观念遭到不少非议,但在翻译界的成就却是无可厚非的.林纾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及译界的泰斗,康有为曾留下这样的诗句“译才并世数严林,百部虞初救世心”高度赞誉林纾对于翻译事业的巨大贡献.在他的影响下,20世纪最初的十多年间,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出现了外国文学译介的强盛时期.

1.奇特的翻译人才

根据李家波的概括,晚清的中国,有三类译才.“第一类是中述人才,即与传教士等西人合作翻译时担任笔述工作的人,如李善兰;第二类是西译人才,即自己通晓西文、独立进行翻译工作的人,如严复;第三类是日译人才,即从日文转译西学的人,如梁启超.也有个别人,既不是中述人才,也不是西译人才,更不是日译人才,而是中译中述型人才.”这“个别人”指的就是林纾,林纾不懂外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素不识“蟹行文字”,他所从事的翻译是与王寿昌、魏易等前后20余位懂外文的合作者口授,用文言文将原文的内容再现出来,因此他的翻译案例是极特殊的情况.不习外文,于45岁时开始他长达27年的翻译生涯,这是林纾被誉为“译坛奇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2.惊人的翻译数量

林纾翻译小说开始于1897年,在精通法文的王寿昌的协作下,开始了他第一部小说的翻译,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这也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外国文学名著.小说印行后一时风行全国,中国读者第一次看到小说可以讲述出如此丰富动人的故事.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诗云:“孤山处士音琅琅,皂袍演说常登堂.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

类似论文

林纾译作《***轩渠录》

上个世纪80年代,我特别迷恋钱锺书,凡是和钱锺书相关的书,我都特别在意,首先看到的是钱锺书的《林纾&。
更新日期:2024-11-27 浏览量:143360 点赞量:30427

不懂外文的翻译奇才林纾

林纾自幼嗜书如命,五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 自云“四十五以内,匪书不观” 8岁画一棺木于墙上,旁边刻着八字自勉:“。
更新日期:2024-1-6 浏览量:7200 点赞量:2896

林纾:不通外文的翻译家

林纾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近代文学翻译的开创者,正式译介西方文学第一人 他虽然是一个精通古汉语却不懂外文的文人,却与魏易、曾钟巩等人合作,。
更新日期:2024-10-20 浏览量:130440 点赞量:27870

不懂外文的翻译奇才林纾的编译思想

摘 要:世人皆知林纾的译才,林纾实则也是一位编辑家,且具有出色的编辑能力、丰富的编译思想 关 键。
更新日期:2024-12-7 浏览量:22720 点赞量:6605

近代翻译家林纾与狄更斯作品

【作者简介】方敏,女,辽宁北宁人,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语写作方面研究 林纾(1852~1924年。
更新日期:2024-9-13 浏览量:118333 点赞量:25721

林纾:执拗的文化守灵人

【摘 要 】林纾是在新旧思想冲突、中西文化撞击的近代有相当建树的人物 他是近代史上有多方面贡献的文学家,对现代文学。
更新日期:2024-2-15 浏览量:31448 点赞量:7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