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理想之旅

1918年的夏天,徐志摩去了美国.这年,他21岁.在当代中国,这个年纪出国留学深造,正是黄金年华,那个时代自然也是.不过,此时的徐志摩其实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爹了.


和我们后来所习已为常的认识不同,在这个年纪上,徐志摩还不是那位《再别康桥》的作者,也没有和林徽因、陆小曼演绎后人津津乐道的浪漫故事——那些还要等到几年后他去了英国,才有一个开始.

当时的徐志摩,基本上是一位充满了理想的青年,主要是一个梁启超的忠实读者甚至可算是信徒.同时,他还有着非常良好的古文造诣.在赴美的轮船上,他用文言文抒发自己的抱负:

“岂无志士,曷不急起直追,取法意大利之三杰,而犹徘徊因循,岂待穷途日暮而后奋博浪之椎、效韩安之狙,须知世杰秀夫不得回珠崖之飓,哥修士哥不获续波兰之祀,所谓青年爱国者何如?”

从他引用的这些中外历史典故来看,徐志摩确是满腹家国之思.他在美国的两年中,先在马萨诸塞州的大学拿到文学学士学位,后转到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政治学硕士学位,其间更是广泛涉猎选修经济学和金融方面的课程,而且,他还阅读了欧文早期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的历史.

不过,徐自己也许对美国的学习生涯并不满意,他曾经说,“如其我到美国的时候是一个不含糊的草包,我离开自由女神的时候也还是那原封没有动.”在这个“迷茫”时期,一个英国哲人“召唤”了他,就是罗素.“夏日黄昏时穿透海上乌云的金色光芒——冷静、锐利、千变万化.”诗人徐志摩用如此诗意的语言来评价罗素的思想,为此,他不惜放弃了在哥伦比亚攻读博士学位的计划,来到了英国,只为“想跟这位二十世纪的福禄泰尔(即伏尔泰——译注)认真念一点书去”.

的确,这是一个充满了理想的青年,也是一次充满了理想的旅行.但是,现实往往和理想相差很远.

“这是一项鲁莽的决定.”很多年后,著名的历史学家史景迁(JonathanD.Spence)评价说.因为当1920年秋天徐志摩来到英国时,罗素已经不在剑桥大学了,史景迁说,“因为他的同事们不赞成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持的和平主义观点,也反对他最近的离婚行为.”

然而,正是这次“错位”的旅行,使得徐志摩有机会认识了林徽因;也正是在英国,而不是在美国,徐志摩写出了最浪漫的诗.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类似论文

一代大家徐志摩生活经历

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以综述的形式对徐志摩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国外游历以及与西方世界著名文人的交往等方面进行。
更新日期:2024-2-22 浏览量:32431 点赞量:7994

没有人会为徐志摩是个诗人

我在早三两天前才知道闻一多的家是一群新诗人的乐窝,他们常常会面,彼此互相批评作品,讨论学理 上星期。
更新日期:2024-7-22 浏览量:94493 点赞量:20771

一代大家徐志摩生活经历

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以综述的形式对徐志摩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国外游历以及与西方世界著名文人的交往等方面进行。
更新日期:2024-1-10 浏览量:18701 点赞量:5216

徐志摩:富商成就风流才子

当今之世,说某人是个天才,未见得全是夸赞;然而,对于徐志摩,却只能这么说 否则你解释不了。
更新日期:2024-2-3 浏览量:8103 点赞量:3093

徐志方:大处着眼细处着力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中小学优秀校长 江苏职教学会中职分会副会长,无锡市陶研会副会长,宜兴。
更新日期:2024-7-7 浏览量:14837 点赞量:4487

在危机中反思职业理想

张怡筠,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心理学博士,工作情商研究者 在上海电视台《心灵花园》、央视《心理访谈》等节目中出任。
更新日期:2024-4-3 浏览量:10174 点赞量: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