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语感教学

内容提要: 当工具性的语文教学难以满足学习语言的需要时,语感的培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思维、新方法.中学语文语感教学的困境与教师对语感的概念及其教学理论缺乏明晰认知有关.语感养成式的教学模式要优于语文知识性的教学模式.语感教学体现了科学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关 键 词 :语文 语感 教学模式 教学观念

一、“语文”与“语感”

“语文”内涵的不同解读影响着语文教学实践的目标、方向与效果.解放以前,语文学科的名称,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解放以后才统称“语文”.“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之中小学语文课本.当时的理解是口头为语,笔下为文,合成一词,就称“语文”.而后对语文的拆分与理解多种多样.总的来讲,主要包括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字、语言与文章等.同时,在解释其含义的过程中,语言与言语的概念存在着混用的问题.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知识中心论的影响下,语文的学习就是分析词语、归纳段意、总结中心的三段模式.文学作品被肢解与分切,丧失了其原有的美感与艺术感.那些原本浸润着人类智慧与文明的杰作,演变成了让学生,甚至是教师畏惧的孤立、单一、毫无生命可言的“咒语”.其实不论是何种的理解,语文应首要明晰的是语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门语言.但是,绝非是仅仅对于该门语言本身的知识体系的学习,或是说单纯地对语法等知识的积累.掌握了一种语言的科学体系并不代表就等于具有了理解、运用这种语言的实际能力.当我们再次审视语文内涵的时候,以工具性为唯一属性或是目的内涵解读,显然难以满足学习语言的需要.“个人的语言世界也是和他的精神世界相连接、相吻合的.精神世界的开拓不能不同时是语言世界的延伸,言语世界的延伸也不能不同时是人的意识、人的精神接受过程,语言的教学过程不可能不同时是人的意识、人的精神培养的过程.”[1]因此语文不论是何种的诠释,最重要的是抓住其实质所在――语文学科体现的是对言语能力的要求,也就是说是处理言语主体、言语客体和言语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体现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非是单纯的对任一方的背离.语文教学既然体现的是对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去诠释它的内涵与外延以何种角度为突破口助其得以形成和提高在对一系列问题的追问中,有一个词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那就是“语感”.语感迅速的成为语文界的时尚,受到众人的追捧,大量的相关研究相继刊发,语感的培养为语文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思维、新方法.

二、中学语文语感教学的困境

在现实中,不少中学语文教师对语感教学表现出一种无力的爱.在中学语文语感培养的一线,我们明明看得见语感的身影,却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它的缺失.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关注言语作品多于作品的言语.过去,语文课程是分析字词句,分解文学作品的实验场,随后,在人文性的大旗下,语文课又变身成包容一切、无所不能的“百宝箱”.语文课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言语作品,于是语文开始在各个学科以及不同的领域之间任意游走,过于关注言语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常识,而未能使有关知识、思想内容的学习服务于语感的培养.(2)关注语感培养却忽视相关因素的匹配.歌德曾经说过:要了解但丁,我们就必须把自己提升到但丁的水平.在言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思维水平、情感等应该与所要对象化的产品相适应.在对象化的实现过程中,不可忽视与语感培养同步的学习者实际的思维水平、经历、情感等因素.(3)关注施加的感觉多于自发的感觉.语感源于人的感官与心灵对言语的感受.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者早已意识到“感受”的重要性,但是却难以给学生的自我之感提供足够空间.这除了与教学者多年养成的教学思维模式有关,最为主要的还是单一的考核模式所造成.教学者尽管想还学生自由,但现实的考核制度,让他们很难在中间找寻到合适的办法.为了考出好的分数,自然能舍的不能舍的都被舍去.至于学生的自发感受则是排在考试之后的.上述种种困境的产生,与不少一线教师对“语感”概念以及语感教学的理论基础缺乏明晰认知有关.

三、语感概念界定

20世纪30年代,夏丐尊先生提出把语感定义为对于文字的灵敏的感觉.也就是说:语感就是人们对于文字的意义多重解读,但这种解读是锐敏的,“见了”、“就会”表明思索的时间是短暂的,有时就是凭直观.叶圣陶先生把语感的对象由“文字”扩大为“语言文字”,基本见解和夏尊一致.他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从不同角度对语感界定.李海林认为,语感是对语言与语境关系的感受,是对言语行为意义的感知,是对语表意义与隐含意义的感知,是对言语对象的一种自觉同化.[2]王尚文认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是半意识的言语能力.[3]王尊政认为,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即一听就明,一说就清,一读就懂,一写就通,不需要进行分析就能直接领悟,他所运用的是自觉思维、无意识知识,是一种不自觉的能力.[4]伊道恩、李中立认为,语感是一种自觉判断,是一种心智技能.[5]李珊林认为,语感是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广义的语感是对所有诉诸视觉和听觉的言语的意义的感受狭义的语感指阅读中对书面语的感觉.[6]万明华认为,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对语言文字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7]徐云知认为,语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感是指对语言活动进程和方式或自发或自觉或自动地直接起稳定、快速的调节控制作用的个体心理特性.狭义的语感则指言语活动中的心智技能.[8]在语感的界定上,我们不难发现以下要素:一,语言的敏感性,二,形成的进程性,三,发生的直接性.“语感”其实是多个要素的总和,它包括语义感、语法感、语音感等.

四、语感从何而来

语感实际上是人言语能力的体现,其敏度、美度均是其言语能力高低的展现,而语感能力并非体现的是一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它既反映了语言技巧的运用能力,个人的审美素养、知识积累,也反映了个体人生阅历、人体与社会的融合与分离等.因而语感可以说是人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继而语感的培养也应该是一种对人全方位的培养,一种讲求人素质的培养.

语感的培养过程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语感为中心的语感教学思想认为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天开始,他就去不断培养自己的语感,直到循着自然规律离开这个世界.语文教育本身应当是终身的,富有延续性的.所以说,语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思想必然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语感教学的课堂其实质是在生活,生活给予语感生长的养分,给予语感教学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则实际上是通向生活的窗口,是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课堂里的读写听说是最有滋味最有收获的生活,生活中的读写听说则是课堂的自然延伸.语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思想必然是“大课堂”教学的思想.语感教学学习主体是学生,因为语感不是“东西”,也不是知识、观念、教条,因而不能给予,不能灌输,不能强加,也不能移植,不能“粘贴”.语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思想主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之,引导之,潜移默化之,自然而然的让学生陶醉其中.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服务者、帮助者、参谋者.这种语感教学思想显然是“主体性教育”的思想.教育的对象是人,正确的教育观念必然基于对人本身的认识.我国在长期封建社会中语文教学基本上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个公式:文+道等于语文课,即政治工具等于语文课.语文教学几十年来并没有完全走出这种传统的阴影.“政治人”、“工具人”和马克思主义所说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以人为手段,后者以人为目的.以语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思想基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人文说”,它面向学生的感觉与心灵,它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它尊崇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尊崇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创造精神.语感不仅仅是在语言知识层面对于言语的感知和有关正误的判断,而是包括认识、情感在内的对言语全方位的感知和判断,因而它是一种社会的人的感觉、社会的人的心灵的感觉,语感就是人本身.以人为中心,以人的成长与发展为目的,这就是语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语感的产生主要涉及认知心理因素.然而,语感的形成过程和语感在言语活动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却涉及情感、动机、自我意识等复杂的心理因素.理清这些因素,可以便于我们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让我们先讨论认知心理因素,然后再论及其它因素.从认知反应形式角度看,语感涉及感知觉、记忆、表象、联想、想象、直觉和思维等.在语感形成过程中,通过“感知觉”人们可以认识言语对象音形义、结构、关系等方面的属性,通过“记忆”在大脑中可以保存与言语对象的有关“表象”、词和命题等信息,通过“思维”辨别言语对象属性的差异并概括共有属性,形成有关概念、规则及其语义网络系统,再通过言语练习、实践达到一定熟练程度而对某些言语对象及其属性具备“直觉”能力,即某种语感既成.在随后的言语活动中,通过“感知觉”获得言语对象的印象,通过“联想”与“想象”把当前言语对象及其属性与“记忆”中有关概念、规则和语义网络及其“表象”比对,“直觉”地对言语对象及其属性做出辨别、判断.利用已有的言语经验,人们通过“直觉”和“想象”可以创造性运用语言,创作出饶有新意的语言小品,以至于举世瞩目、流芳千古的文学巨著.从认知反映的内容看,语感涉及各种各样的语文知识,通过一定语言规律知识的练习、实践而形成的言语技能,还包括言语运用的语境、语用知识及其策略.总之,语感教学体现了科学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充分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应当是今后语文素质教育的必要环节,也是一个颇具革新思路的教学层面.


注释:

[1]王尚文:《语感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75页.

[2]王尚文:《语感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50页.

[3]王尊政:《漫谈语感教学》,载《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10期.

[4]伊道恩、李中立:《论语感及语文教学对语感形成的作用》,载《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3年第8期.

[5]李珊林:《语感训练的思考及做法》,载《语文学习》1990年第9期.

[6]万明华:《语感能力与语法教学》,载《中国语文》1991年第4期.

[7]徐云知:《语感和语感教学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页.

[8]钱:《语感的心理机制与训练策略》,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9期.

类似论文

中学语文语感教学的策略

摘 要:1924年,夏尊老先生提出了“语感”一词后,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语感”研究,至今。
更新日期:2024-10-19 浏览量:130531 点赞量:27952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王兆平江苏省东台中学[论文摘 要]语文学科建设包含课程,教材和教学三个方面 目前课程,教材į。
更新日期:2024-10-6 浏览量:18965 点赞量:5494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摘 要】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这么说,语文是对生活的浓缩,作文是对生活的概括 因此,能够对激。
更新日期:2024-2-12 浏览量:30869 点赞量:7577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摘 要]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是神圣的 生命教育最早出现在美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逐渐引起其他国家į。
更新日期:2024-9-8 浏览量:18497 点赞量:5549

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的与实践

【摘 要】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大都进行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随着新课。
更新日期:2024-1-16 浏览量:19863 点赞量:5577

中学语文话教学有效提升

【摘 要】人们的说话能力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不断地提高 但是由于传统的素质教育只考查学生的读。
更新日期:2024-3-15 浏览量:43870 点赞量:10319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理性

摘 要:写作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困扰教师与学生的重点、难点 要想在新课改条件下使写作教学有所成效,必须。
更新日期:2024-10-2 浏览量:17694 点赞量: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