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摘 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国,其中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德育、智育和美育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并希望能从中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关 键 词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历史遗产.传统文化中蕴含和积淀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一直以来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世世代代的教育.

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ultura,具有制作、掘垦、居住、动植物培育等于物质生活相关的意义,引申出对人的性格的陶冶及品德的教养之意.而今天的“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全部内容. 而“传统教育”作为一般的日常概念来说,是指历史上延传下来的教育现象而言的,相对近代教育而言有封建的传统教育;相对于现代教育而言有近代的传统教育.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本土创造的文化,具有中国本土特色.从夏、商、周一直延续到清末战争前,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的作用下,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积淀,逐渐形成的.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

德育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的核心.从孔子开始就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言论.再到后来的孟子又把德育加以发展.《大学》开篇也写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历代教育家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逐渐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德主教的教育观.

1.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础——仁爱

仁爱的德育思想主要是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的,他认为社会中出现的很多争斗,不公都是因为缺乏仁爱造成的,因为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彼此之间缺乏同情心.所以,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将“爱人”作为正确处理人伦关系的主要手段和最高道德原则.在具体的实践中,孔子坚持“一贯”和“忠恕”.“一贯”就是要坚持做,持之以恒,“忠”就是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恕”就是不做对别人有害的事.自己不愿意做或接受的东西,就不要施加给别人,这是爱人的基础.自己想要得到的,也要为别人谋之,这是爱人的高层次要求.所以,“仁爱”的思想体现了道德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即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不加害他人.只有做到“仁爱”,社会才能长治久安,人与人之间才能互相宽恕,社会才会和谐.

2.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核心——孝悌

《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悌之所以能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处于起点、核心和根本的地位,其在于“仁爱”是德育的基础,而谈仁爱必然先要谈孝悌,且孝悌是仁爱之本.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亲人都不爱,又何谈兼爱他人.孔子故曰:“孝第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是仁的基础,也是“忠”的基础,从爱父母,到亲人,到朋友,到他人,再到国家和民族,只有调整好自己一父母家人的关系,才能进一步调整好与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 “孝悌”是“仁”的根本,也是仁的实践,所以它在中国规范中居于重要核心地位.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育

古人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其较多的贯穿在《论语》、《学记》中.

(一)孔子《论语》中的教育教学方法

1.温故知新

孔子开篇就说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学了,然后能按时复习,这不是很高兴的事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而能在其中获得新的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这两句话都表达了学习要按时温习,并要从就旧的知识中总结提炼,得出新的体会.

2.思考与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惘然无知,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这说明了思考与学习的辨证关系,即学习时要思考,思考的同时也要学习.

3.因材施教

来自于《论语》中的一个典故,子路问孔子听到一件事情以后就要马上去实践它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怎么能够听到以后就要去实践它.冉有又问听到一件事就要马上去实践它吗?孔子说是的,听到以后就去实践它.另外一个学生听到后很奇怪,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却有不同的答案.孔子就说,冉有退缩不前,我教导他要勇于进取;而子路勇猛过人,我教导他要谦退.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意学生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方面的区别,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避免盲目性和一刀切.

4.启发诱导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就是教导学生,不到他心中渴望通达而自己不能实现的情况,不去开导;不到他想说却无法恰当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不能做到告诉他一个方面,他就能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时候,就不再教导他.即教师在进行启发诱导的时候要注意时机,要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发挥积极的主动性,教师要适时、适当的进行施教.

(二)《学记》中的教育教学方法

1.“预、时、孙、摩”

《学记》中说,:“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就是说要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要抓住适当的时机进行教学,要循序渐进,按照次序进行教学,要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这是教学的四大原则,掌握这些原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2.教学相长

“学,然后能知不足,教,然后能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深刻的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得到提高,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长善救失

《学记》中说,学习者有四种过错,教师是必须知道的,即“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就是说有的人学的不好,要么是因为贪多,学的太过繁杂,要么是读的太少,知识过于狭窄,要么是不够专注,见异思迁,要么是不能坚持,浅尝辄止.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学的不好的原因,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三、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美育

(一)乐

中国古代教育很重视音乐和音律的教育.其教学内容六艺就有“乐”,到了汉朝,董仲舒大力倡导以学校、社会与家庭为场所的乐教,汉朝随即设立了乐府机构,确立了乐教的重要地位.

(二)诗

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他的出现和繁荣不得不归功于古代的诗词教育.《诗》是六经之首,诗教为各教之首位.在太学生的培养中,诗就是不可缺少的美育课程.在汉代还设立了五经博士,自此之后,各朝个代都把五经作为教学内容,诗的学习也作为传统沿袭了下来.

(三)书

书法可以抒发和表达人的感情和素养,能达到静心养神的功效.而六艺的教学内容中也有书法.唐代设六学,书学便是其中之一,宋代书学更加完备,有篆、隶、草三体,而历代帝王多擅长并倡导书法,致使书法成为古代学者必学科目之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教育也在这个文化大潮中传承沿袭了几千年,其中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和学习才能更多的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从而指导我们更好的实践.

类似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摘 要:着眼于识字教学,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与印象;立足于古诗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
更新日期:2024-6-2 浏览量:13946 点赞量:4591

运用格式塔心理美学中国传统篆刻艺术

【摘 要】本文主要是从格式塔心理美学的角度,首先阐释篆刻艺术之所以能引起观者主观情感波动并产生审美体验的原。
更新日期:2024-7-16 浏览量:95591 点赞量:21541

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语文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小学教材中更有着众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那些脍炙人口、意义深远的。
更新日期:2024-5-3 浏览量:14065 点赞量:4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