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对动态生成的捕捉和利用

摘 要 : 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中,常会有许多让教师预料不到的问题产生.如何将动态生成有效利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1].本文主要探讨和研究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及时捕捉动态资源,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成为课堂教学中真实的亮点.

关 键 词 : 科学教学 动态生成 捕捉 利用

动态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现场伴随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能够推动教学行进的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如果失去了它的生成性,课堂也就失去了弹性和生命活力.

一、如何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

1.认真预设,促使生成.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重视教学设计,备教材的同时,更应该备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前提.课堂上要尊重和善待各种生成资源,使教学活动都能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从学生的已知起航.

案例一:《物质的构成》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准备一只杯子、一些石子、沙、水等,然后让学生想方设法把杯子装满,当学生用石子将杯子装满时,试问学生杯子是否装满.若学生说装满了,那教师就启发学生是否可以在杯子中装东西了.若学生想到用沙子装入杯中,教师再试问学生杯子是否装满.若学生说装满了,那教师就启发学生是否可以在杯子中装东西了.若学生说装满了,那此时教师可以将水倒入杯中,这就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到底何时杯中才能盛满.

案例二:《光的折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做这样的实验: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先把一枚硬币放入没盛水的碗底,另一位学生将头慢慢低下,直到视线刚好看不到硬币.请旁边的学生慢慢地往碗内加水,让另一位学生的视线保持不变,最后直到学生看到硬币为止.此时学生对光的折射就有直观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新颖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了思维之弦,为动态生成奠定了基础.

案例三:《阳光下树阴中的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合理构建方案.在探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的形状有关时,学生猜测光斑的形状可能与透光孔的形状有关,可能跟光源的形状有关.由于上课的时候刚好教室内开着日光灯.于是教师让学生思考你能否用一张白纸,借助教室内的光源来探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的形状有关,还是与光源的形状有关.接着学生开始积极思考和讨论,此时的课堂思绪激昂.终于一学生举手:老师我会了.于是让他上台同学进行演示.该生用一张白纸先用笔头钻一个小圆洞,看遮阴处光斑的形状,结果明显地出现日光灯长长的形状.当孔剪得较大的三角形时,光斑是三角形的.此时就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动态生成来进行教学.

2.用心捕捉,巧妙处理.

要使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具有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智慧.面对教学中出现的纷繁复杂的学生的问题,教师应用心捕捉,用慧眼识别,通过甄别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案例四:《液体压强》教学中,探究水的内部压强是否与水的质量有关.该探究在采用玻璃筒和橡皮膜,得出水对容器壁和容器底有压强后,教师提出: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生:深度和液体密度等.师:对.继续向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筒内加水,橡皮膜会怎么样呢?(边实验)生:橡皮膜更加凸出.师:这说明什么?生1: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生2: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水的质量有关.(面对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如何调整教学思路,把它转化为教学资源呢?)师:很好,我们来比较一下在水的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橡皮膜的凸出程度.如何做呢?生:用粗细不同的玻璃筒.水的内部压强和水的质量有关是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前概念,而教材中也没有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设计实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惑和模糊不清的认识[2].此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动态,利用质量相等的水装在不同粗细的玻璃管中来及时地验证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水的质量关系.

案例五:在《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的公开课上,教师让学生做以下实验:(1)用铁钉去吸引铁屑,观察到什么现象?(2)在铁钉的上方放条形磁铁去吸引铁屑,会观察到什么现象?(3)拿掉条形磁铁,又观察到什么现象?当学生动手实验后发现用铁钉去吸引铁屑,铁屑不能被铁钉吸引.在铁钉的上方放条形磁铁去吸引铁屑,铁屑能被铁钉吸引.当拿掉条形磁铁,又观察到铁屑仍能被铁钉吸引.这一实验现象与教材中的内容“拿开磁铁后,铁棒的磁性立刻消失”产生了矛盾.此时的课堂生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老师面对这一“意外”,沉着冷静,没有多做解释,而是让更多的学生重做这个实验.最后大多数同学得出的是当拿掉条形磁铁,又观察到铁屑不能被铁钉吸引,但是为何有同学做的实验是当拿掉条形磁铁,又观察到铁屑仍能被铁钉吸引呢?老师进行继续追问,最后很好地引出磁化的概念.由于铁钉被条形磁铁磁化,因此当拿掉条形磁铁,又观察到铁屑仍能被铁钉吸引.在这节课中教师面对生成问题,巧妙处理,尊重科学事实.

二、对生成性教学的体会.

1.注意结合科学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否展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能否体现学生的真实情感,促进学生认识深化、情感发展.

2.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中,常会有许多让教师预料不到的问题产生.但是如何将动态生成有效利用这就对教师起到一个很大的考验.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深加工”,转化为可操作的、有用的教学资源,这些都需要教师扎实的教学基础和良好的教学才智. 案例六:现在的初中生自制力不够强,加上天气较热的缘故,在笔者进行《电动机》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位男生拿着装电池的电扇在扇风,便请他将小型电扇送到讲台上,同时风趣地说:感谢这位同学为我们及时提供了课堂总结的教学材料,下面请大家看电扇并思考:(1)电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电扇在工作时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类似课堂上玩电扇“节外生枝”的事情,如果直接批评教育,就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利用智慧,巧妙使其转化为积极的动态教学资源,这样既避免了与当事学生的“正面交锋”,又巧妙地运用了他提供的教学资源,可谓润物无声.

3.从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认识上的冲突中去捕捉信息.

学生都有经验,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以旧有的经验去同化新的问题,然后纳入知识范畴中.但当新旧认知发生冲突时,学生会质疑,会重新思考,这恰恰是最好的学习时机.

案例七:一道关于浮力的选择题:重为10牛的水能产生的浮力为(?摇?摇?摇?摇)

A.小于10牛?摇?摇?摇?摇B.等于10牛?摇?摇?摇?摇C.大于10牛?摇?摇?摇?摇D.都有可能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选了B答案,而正确选项是D.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回答:阿基米德定律讲,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物体最多能排掉10牛重的水,所以最多浮力大到10牛.这样的回答体现学生没有理解“排开”的含义,对“排开”和“排出”产生了误解.在解决了问题之后,让我有了更多的反思:今后在教学准备时一定多从学生思维的层面上设想,想想学生会怎么去理解,使课堂预设更周全,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好.

案例八:如图家庭电路连接正确,各元件均正常,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洗衣机接入三孔插座后电灯与洗衣机是串联的

B.洗衣机接入三孔插座能使洗衣机金属外壳接地


C.闭合开关时人接触B点或C点都可能引起触电

D.断开开关时A、B两点都能使测电笔氖管发光

本题学生的答题中73%的学生选择了C选项.

分析:(1)家庭电路中,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都采用三脚插头,当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插入三孔插座时,金属外壳接地,防止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漏电发生触电事故.家用电器和三孔插座之间都是并联的,当用电器插入插座时,各种电器之间互不影响,而且能正常工作.(2)触电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3)用测电笔接触导线,接触火线能使氖管发光.C.闭合开关时人接触B点,人体加在火线和大地之间,会发生触电事故;闭合开关时人接触C点,人体和CD间的导线并联在电路中,人体的电阻很大,人体被短路,几乎没有电流从人体通过,不会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题意.这道题中,许多学生都认为C处也会触电,这就说明学生在对电路中何时出现触电现象的本质理解没有掌握好.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课堂教学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既定线路而没有的行程.”这段话启示我们:现代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再仅仅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是充分捕捉课堂信息,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捕捉学生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机遇,可以超越教师的思维[3],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知识的建构与再创造中,凸业课堂教学的精彩.

类似论文

信息技术环境下科学教学的生成性

摘 要:本论文基于国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题组提出的相关理论和推广的研究成果,结合科学教学的。
更新日期:2024-12-16 浏览量:156389 点赞量:33688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策略

关于参加2016年宁波市基础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展示观摩活动的通知报到时间:2016年11月5日上午9:10前二、活动地点:北仑东海。
更新日期:2024-4-21 浏览量:58065 点赞量:13547

让科学课堂走向动态生成

摘 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
更新日期:2024-1-25 浏览量:20592 点赞量:5613

电教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电教媒体教学也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
更新日期:2024-12-2 浏览量:21827 点赞量:6338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析

学科德育是通过学科教学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 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
更新日期:2024-5-12 浏览量:69258 点赞量:15822

小学科学教学60年

摘 要:建国60多年来,我国的小学自然、科学教学改革经历了“中国化探索―教育革命―引进与尝试―教学。
更新日期:2024-5-9 浏览量:11099 点赞量:3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