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之于中国社会的

摘 要: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人口数为1370536878人,再加上0.12%的人口漏登率,中国的总人口大致已达到了14亿,占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多,居于世界首位.人口的急剧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自上世纪七八十年始,政府推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此来有效控制中国人口的增长.这一政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策,它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节奏,同时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对人口自身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它的实施对于中国当前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关 键 词 :计划生育;人口问题;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由来

1.人口问题的形成及影响

生育是使种族得以延续的方式,是社会人生命得以继承的手段.马克思主义就认为“社会生产本身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产生;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也就是种族的繁衍.”但由于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深重,导致家家户户都有着“人多力量大”“多子多福”的思想.人口的积累在那个时候便已经开始了.人口是一个具有多种社会关系的、内容复杂的社会性实体,它具有一定的特点,例如数量、质量、地域分布和男女比例、年龄等.人口是社会活动的主要承担着.随着19世纪工业革命的发生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已经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物质文化生活都随之丰富,人口的继续增长便于自然的发展产生了冲突,自然环境的被破坏、自然资源的匮乏都日渐严重,这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人口问题的解决被提上日程.

2.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这一概念由中国最先提出,它是当代中国用以解决历史原因所造成的人口基数过大这一现实问题的基本政策与手段,是由人对生育进行预先的设计,实施人类自身生产的计划.政府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推动其实施.1962年12月,、国务院首次正式下发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的文件,明确提出要把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既定政策.同时期,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各省市区也设立了相应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自上而下专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197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计划生育的政策批示,指出“除去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以外,各地都要加强这项工作的领导,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得晚婚晚育和计划生育变成群众自觉的行为.”由此,真正意义上的计划生育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并且逐步形成了明确的政策目标和要求.再到1978年12月,党国务院将计划生育正式定为我国的第一项基本国策,并随后写入宪法.宪法第五十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国际提倡并推进计划生育.至此,我国明确而全面的人口政策初步形成.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与现状

由于我国经历了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其家族意识已深入人心,家族的昌盛会通过很多方面来体现,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人口的兴旺.并且由于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其民族信仰与民族生活习性也决定着其人口数量不会少,虽然国家制定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于少数民族的对象进行了特别规定,但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56个民族在国家对于人口节制这一方面一致不予配合.

计划生育初期,由于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不高,思想素质较低,他们对于孩子多给家庭带来的好处认识的很清楚,可是由此带来的问题却从未考虑过,他们对于生育孩子后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也没有长远的规划,只有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深埋其心,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与他们思想中的观念是无法融合的,因此矛盾频生.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生产力水平低,社会主义的法治不健全,政府管理依然以计划经济为主体,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的直接干预.其惯用的手段就是行政管制与宣传教育的方式,这些方式显然非常简单、直接,甚至粗暴.计生部门对超生家庭进行经济惩罚之外,还会抓人结扎,甚至对怀孕的超生妇女进行身心折磨,强制人流堕胎等.计生部门去超生家庭推屋扒房、牵牛牵羊的现象屡见不鲜.

但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政策实施手段也在适时地做着调整,由原先的强攻硬取转变得更加人性化,可实施性更大,其成果也就显而易见了.西部地区的“少生快富”政策惩罚超生,奖励少生,转变了群众的传统生育观念,越来越多的人摒弃了原先愚昧落后的生育观念,认识到少生孩子可以减轻其抚养负担,同时可以保证孩子的先天质量与成长质量.这一改变加快了西部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进程,有力扭转了“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措施还在不断地完善,除了传统的宣传教育措施、行政措施、立法措施外,国家对于更柔性也更有效的医疗卫生技术措施、经济奖励等的投入连年增加.不难看出,国家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认可与信心,这一政策是从根源处出发,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更好地保证了人口质量,同时优化了人口结构,更有利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确实需要长期坚持.

三、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与问题

1.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意义

(1)人口增长速度放缓.自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在控制人口数量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育率大幅下降.自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生育水平一直居高不下,总和生育率接近6.0.但自从实行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政策以来,我国的综合生育率快速下降,到1979年,已经降至2.75,较10年前下降了一半多.进入80年代后,在更加严格的生育政策下,我国的生育率继续稳步下降,截至1992年,总和生育率降到了2.0,已经低于更替水平.再到上世纪末,我国的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左右,进入了低生育水平的国家之列.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最显著的人口效益就是人口增长的放缓和人口总量的减少.我国的人口生育率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而自发降低,但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动下,这种下降的速度和幅度明显加快.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欠发达地区,从上世纪70年代初到末期,总和生育率下降了2.24,而同期,我国则降了3.64,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地区.同时,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也快速下降了.1970年,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3.06%,到了2008年,占世界人口的20.9%.计划生育的积极成果显而易见.

(2)人口转变速度加快.人口转变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过程.人口转变有四个阶段,分别是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早期、进一步工业化时期和完全工业化时期.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人口转变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1949年前,我国人口转变处于前工业化时期,其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1949年到1957年为工业化早期阶段,得益于医疗技术的改进,死亡率出现了下降,但出生率却居高不下,人口快速增长;1958年到1961年,由于受天灾影响,人口变动异常.1962年到1972年,我国的人口转变属于进一步工业化时期,死亡率继续下降,出生率也出现了快速下降,但出生率下降的速度要滞后于死亡率滞后的速度,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1973年以后,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继续下降,人口增长的趋势变缓.到1997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为16.57%,死亡率为6.51%,自然增长率为10.06%,已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转变.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转变速度快得多.70年代初,在计划生育工作的促进下,全国范围的人口转变才迅速进行.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完成了人口转换,历时仅用了半个世纪.

(3)促进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我国GDP的增长,缓解了人口对于资源环境的压力.同时,其也带来了良好的家庭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家庭来看,夫妻双方抚养子女的任务减轻,对于子女的培养更加专一,有力与培养高素质的新一代.而社会效益则主要体现在教育和卫生方面.教育上,学生的人均教育投资大幅度增长,那么学生受教育所享受的资源无形中就增加了,有力促成学生在校的学习成长.在医疗卫生方面,每千人的医疗资源占有量大幅增加,如病床、医师等医务资源.

此外,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还极大地促进了妇女解放.曾经的妇女将传宗接代视为己任,并且是唯一的最重要的任务,她们的生活甚至生命就是围绕着孩子和家庭在进行.但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从宣传角度来讲,新的生育观念灌入了妇女脑中,其原先固有的老思想就会逐渐土崩瓦解,从而促进其解放,并且在实践中尝到计划生育的甜头,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保证自己的生命价值,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2.计划生育政策在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1)加速了我国老龄化进程,不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世界各国都要面对.西方社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相继进入老龄化阶段,我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就在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令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猝不及防.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预计到2050年,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这一状况不仅影响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影响着生产的发展.劳动力比重下降,可社会保障却需要大量投入,长此以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被打破,走向恶性循环.除此,社会储蓄、投资、消费皆会随之走向衰败.

(2)独生子女问题多.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唯一后代,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所有希望,若其遭遇意外将会对家庭带来巨大伤痛,例如在地震中丧子的双亲,即使存活下来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和寄托,若同类事件增多则不仅会影响一个家庭的幸福,还会威胁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另外,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身边没有同龄人会让孩子从自小缺失主动关心身边人的先天条件,那么自私、跋扈等性格特点就会自然养成,不利于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除了自身成长的问题外,独生子女成人后面临的是如何为双亲养老.现在老人空巢现象并不少见,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在精神上与老人沟通不畅,日常生活身体照顾不到位,养老资金等都是未来的独生子女将要面临的严峻问题,处理不当就会为家庭、社会的发展带来风险.

我国自改革开放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有30年了,人口问题的解决卓有成效.出生率低、死亡率低、高自然增长率的目标已经完成.这一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为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但这一成熟的政策所面临的窘境也是显而易见的,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不堪重负,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恶性循环等问题都是急需解决的.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继续求索.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似论文

组织理看当下中国社会

【摘 要 】现代世界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各类组织不再限于传统社会里人类生产生活中的自。
更新日期:2024-6-10 浏览量:79746 点赞量:17491

中国社会奴隶的开始

商族的活动,在河北平原西北的易水流域较久,其中一部在旧石器时代末期,便向渤海沿岸迁徒 在整个新石器时代,布满了山东半岛、辽。
更新日期:2024-6-24 浏览量:81090 点赞量:17652

中国社会保障文化

摘 要: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在对有关国内外文化传统进行审视和扬弃的同时,培育和启迪适合于中国国情的。
更新日期:2024-10-9 浏览量:17551 点赞量: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