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社会哲学的构建条件与范式

[摘 要]海洋社会哲学是从哲学视域揭示和阐发海洋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理论体系.海洋社会哲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依据:海洋环境危机和人类视野转向是其产生的现实动因,海洋社会实践、海洋社会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耦合是其诞生的基础条件,研究范式的明朗化是其产生的基本标志.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社会更表现为一种显性的社会哲学形态.

[关 键 词 ]海洋社会;社会哲学;海洋发展

中图分类号:B0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3)02003604

海洋社会是新石器时代即已出现并逐步发展的一种社会形态,而社会哲学则是十八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1](P10).用一种思辨性的社会哲学理论来揭示和阐发一个日益发展的边缘社会,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它旨在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考视角、一种全新的诠释方式和一个全新的解释框架.这一努力对海洋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然而,海洋社会与社会哲学之间有没有内在的关联?二者是否存在着对话的可能性?换言之,海洋社会哲学何以可能?这是我们研究这一课题首先面对的前提性追问.

海洋社会哲学,是指用哲学思维思考和研究海洋社会问题的社会哲学思想,是从哲学的视域揭示和阐发海洋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综合理论体系,是对海洋与社会、海洋与环境、海洋与文化、海洋与历史、海洋与经济以及海洋发展等问题进行哲学思索的理论结晶.然而,海洋社会哲学是否可能?面对这个康德式的追问,我们还是用康德式的分析来解答.实质上,它就是要解答海洋社会哲学存在的合理性问题.海洋社会哲学的存在和产生有其现实动因、基础条件、学科逻辑,它们构成了海洋社会哲学存在的合理性依据.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社会更表现为一种显性的社会哲学形态.

一、海洋环境危机与人类视野转向

海洋环境的生态危机与人类视野开始转向海洋是海洋社会哲学产生的现实动因.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当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开始进入哲学视野的时候,社会哲学便产生了,海洋社会哲学的产生亦是如此.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3.61亿平方公里的海洋约占总面积的70%,各大洲漂浮在大洋上面,成为海洋中的“陆地”.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自然物,本是无法居住的自然障区,但就是这个障区产生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发明了舟船和各种劳动工具,才逐渐走进海洋.对海洋的认识、开发、利用经历了从低到高、由海面到海体的发展步骤.随着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欧洲探险家发现了新大陆、新航线.地理大发现后,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有了新的进展,人类开始向海洋索取资源,海洋获得了全方位的开发.海洋这个“障区”被重视起来了,人类开始用思辨的眼光来审视海洋发展问题.

今天,海洋环境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海洋社会将面对怎样的挑战?我们认为,依然是“地球只有一片海洋”的问题.所谓“依然是”说明“地球只有一片海洋”已经是个“老”话题.从远古时代起,人类就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索.不过,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对海洋的认识、利用有很大局限.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实践活动还是很弱的.即便如此,人类还是在很早就食用贝壳和懂得海上捕捞.考古工作者在沿海地区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人类留下的贝壳堆和海鱼骨.专家们根据鱼骨鉴定,认为这些海鱼骨包括锄鱼、黑织、梭鱼和蓝点马统4种海产经济鱼类,说明当时已掌握了一定水平的海洋捕捞技术.而到了几千年后的今天,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依然是“地球只有一片海洋”.这时候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地球只有一片海洋”的问题变得很沉重、很严峻、很重大.由于今天的人类过度开发海洋资源,导致海洋污染加剧,近海已逐渐变得不适宜人类生存,这就向人类敲响了警钟.我们也注意到,对于海洋环境面临的挑战正在唤醒人类关注海洋,关注自己的“第二家园”.海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海洋社会的突出问题.


按照哈马斯的理解,认识或理论活动并非一种纯粹的智力游戏,而有其内在的实践意图.实践意图的产生与人的活动对象有关,但更与人的需求有关.人类在走向二十一世纪时,曾面临“成长中的烦恼”:资源的匮乏、生存空间的缩小、环境的破坏等.为了生存,世界各国开始将目光投向海洋,以争夺管辖海域为中心,各沿海国的海洋“圈地运动”愈演愈烈.可供人类食用的鱼类活动的场所即渔区,约80%被分割在有关国家的管辖海域范围之内,沿海各国专属经济区内的总渔获量约占世界渔获总量的94%以上.到他国专属经济区内捕鱼,受到种种限制.这就意味着一些国家的渔船要从传统渔场撤出,渔民生计和渔区经济大受影响.世界上重要的国际航道也要经过一国或多国的专属经济区海域.所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各国在拥有管辖海域问题上,都采取寸水必争、寸海必夺的态度,甚至一些国家在有争议的海域先下手为强、抢先占据,企图制造既定事实.海洋自由活动空间变得狭小,凸显了人类生存空间的局促.人工岛屿、海上机场、海上油气平台、海上城市、水下居室、海底酒店、海底隧道、海底工厂等一系列海上工程的建设,反映了人类对海洋生存空间的欲求.

二、海洋社会实践、海洋社会

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耦合 按照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一门新学科能否得以建立,主要看其是否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等条件.客观条件,是指建立学科必须具备研究的客观对象及科学发展与社会实践的需求;理论依据,是指建立学科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理论依据;思想基础,是指建立学科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只有具备了这三个基本条件,建立学科才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以此观之,海洋社会哲学的提出,不是作者的异想天开,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海洋社会实践和海洋社会科学的完美耦合.

首先,建立海洋社会哲学是海洋社会科学和海洋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海洋社会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区域,是由多种事物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海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海洋生产关系的更新之间的矛盾是这一特定社会区域的基本矛盾.围绕基本矛盾,在海洋社会的起源、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在影响制约海洋社会发展的诸要素之间,海洋社会组织的构建与变革之间,海洋社会群体的建立与消亡之间,海洋社会实践的目的与手段之间,海洋的开发与保护之间,海洋发展战略与策略之间,等等方面,均充满着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正是这些事物因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才促成了海洋社会的发展变化.只有全面把握这些事物因素及其矛盾关系,才能真正认识海洋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这样一些在海洋社会区域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的提出,既不能在各门具体海洋科学内部解决,也不能让一般理论哲学去直接回答,必须灵活运用理论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这些矛盾关系进行辩证的思考和研究才能解决.因此,研究海洋社会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进而为海洋社会科学研究和海洋社会实践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思想方法论指导,既是海洋社会科学和海洋社会实践对哲学指导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海洋社会哲学的客观基础.

类似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摘 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更新日期:2024-10-19 浏览量:133593 点赞量:29483

社会协商机制构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改革的深入,亟须在党的领导下构建更加有效的协商体系和机制,创新更多的协商。
更新日期:2024-4-19 浏览量:58590 点赞量:13883

图书馆对和谐社会价值的构建

摘 要 :文章从六个方面分析图书馆对和谐社会价值的构建,提出各级各类图书馆只有与时俱进地把握国家和社会的需。
更新日期:2024-8-24 浏览量:107386 点赞量:23496

福建:放宽社会资本办医条件等3则

放宽社会资本办医条件福建省出台政策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根据《关于进一步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
更新日期:2024-4-25 浏览量:58962 点赞量:13847

网络社会管理体系构建的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 构建一个良好的网。
更新日期:2024-11-16 浏览量:142477 点赞量:30385

现代社会资本的构建

随着安然、世界通信等一连串大公司的财务丑闻,社会信用危机、社会资本的流失日益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可以说,社会资本的流失,是当代社会秩序失。
更新日期:2024-12-17 浏览量:154144 点赞量:3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