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独秀的中国艺术

京剧(Beijing Opera)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京剧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有“国剧”之称.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中国戏曲历经八百余年,传承悠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金元杂剧到明清传奇;从昆(曲)弋(阳腔)繁荣到四大徽班进京;从京剧诞生到成为“国粹”走进黄金时代,二百年的京剧史里产生了程长庚、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马连良等一代又一代表演艺术大师.以富连成为代表的众多戏曲科班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演员,支撑着近百年京剧艺术殿堂.星罗棋布的戏楼剧场提供了京剧繁荣的舞台,精良独特的器乐、道具、戏装行业为京剧演出增色生辉.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逢清高宗(弘历)八旬寿辰,徽伶高朗亭等率“三庆”徽戏班进京贺寿演出,演毕立足京城.此后许多徽班相继来京,其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最负盛名,时称“四大徽班”.在长期实践中,不断从秦腔、汉调、昆曲、京腔等剧种汲取营养,经数十年演变,形成京剧.

京剧的发展史

一、孕育期

清初,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与京腔(弋阳腔).乾隆中叶后,昆曲渐而衰落,京腔兴盛取代昆曲一统京城舞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魏氏搭双庆班演出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魏长生扮相俊美,噪音甜润,唱腔委婉,做工细腻,一出《滚楼》即轰动京城.双庆班也因此被誉为“京都第一”.自此,京腔开始衰微,京腔六大名班之大成班、王府班、余庆班、裕庆班、萃庆班、保和班也无人过问,纷纷搭入秦腔班谋生.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明令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将魏长生逐出京城.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后(班址位于韩家台胡同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春台、和春、三和、嵩祝、金钰、大景和等班,亦在大栅栏地区落脚演出.其中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称.

“四大徽班”的演出剧目,表演风格,各有其长,故时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之誉.“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调外,昆腔、吹腔、四平调、梆子腔亦用,可谓诸腔并奏.在表演艺术上广征博采吸取诸家剧种之长,融于徽戏之中.兼之演出阵容齐整,上演的剧目丰富,颇受京城观众欢迎.自魏长生被迫离京,秦腔不振,秦腔艺人为了生计,纷纷搭入徽班,形成了徽、秦两腔融合的局面.在徽、秦合流过程中,徽班广泛取纳秦腔的演唱、表演之精和大量的剧本移植,为徽戏艺术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汉剧流行于湖北,其声腔中的二簧、西皮与徽戏有着血缘关系.徽、汉二剧在进京前已有广泛的艺术交融.继乾隆末年,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后,道光年初(1821年),先后又有著名汉剧老生李六、王洪贵、余三胜,小生龙德云等入京,分别搭入徽班春台、和春班演唱.米应先以唱关羽戏著称,三庆班主程长庚的红净戏,皆由米应先所授.

李六以《醉写吓蛮书》、《扫雪》见长;王洪贵则以《让成都》、《击鼓骂曹》而享名;小生龙德云善演《辕门射戟》、《黄鹤楼》等剧;余三胜噪音醇厚,唱腔优美,文武兼备,以演《定军山》、《四郎探母》、《当锏卖马》、《碰碑》等老生剧目著称.

汉剧演员搭入徽班后,将声腔曲调,表演技能,演出剧目溶于徽戏之中,使徽戏的唱腔板式日趋丰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区语音特点,而易于京人接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各大名班,均为老生担任领班.徽、汉合流后,促成了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的再次交流.徽、秦、汉的合流,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二、形成期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年~1860年)间,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其标志之一: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声腔主要以二簧、西皮为主;之二,行当大体完备;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之四,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即:“状元”张二奎、“榜眼”程长庚、“探花”余三胜.他们在演唱及表演风格上各具特色,在创造京剧的主要腔调西皮、二簧上和京剧戏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语言特点的说白、字音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同光名伶十三绝》是京剧史上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由晚清民间画师沈蓉圃绘制.他参照了清代中叶画师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戏曲人物画的形式,挑选了清同治、光绪年间(l860年~1890年)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用工笔重彩把他们扮演的剧中人物描绘出来,显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

三、成熟期

1883年~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其中谭鑫培承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各家艺术之长,又经创造发展,将京剧艺术推进到新的成熟境界.谭在艺术实践中广征博采,从昆曲、梆子、大鼓及京剧青衣、花脸、老旦各行中借鉴,融于演唱之中,创造出独具演唱艺术风格的“谭派”,形成了“无腔不学谭”的局面.

“老生后三杰”师承各有侧重,艺术风格各异,从全面权衡,谭鑫培文武昆乱不挡,艺术造诣及对京剧的发展,远远超过汪、孙.

四、鼎盛期

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读者选举结果:梅兰芳以演《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程砚秋以演《红拂传》,荀慧生以演《丹青引》,荣获“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他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梅兰芳的端庄典雅,尚小云的俏丽刚健,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娇昵柔媚“四大流派”,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为主的格局.武生杨小楼在继俞菊笙、杨月楼之后,将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发展到新高度,被誉为“国剧宗师”、“武生泰斗”.老生中的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20年代时称“四大须生”.同期的时慧宝、王凤卿、贯大元等也是生行中的优秀人才.女须生孟小冬,具有较高艺术造诣,颇有乃师余叔岩的艺术风范. 流派纷呈,人才济济,是京剧鼎盛期的又一标志.这一时期除杨派(小楼),梅派(兰芳)、尚派(小云)、程派(砚秋)、荀派(慧生)外,旦角中还有筱派(翠花)及宋派(德珠)、张派(君秋);老生行中的余派(叔岩)、高派(庆奎)、言派(菊朋)、马派(连良)、奚派(啸伯)、杨派(宝森)、新谭派(富英);净行中的金派(少山)、侯派(喜瑞)、郝派(寿臣)以及50年代后产生的裘派(盛戎);小生行中的姜派(妙香)、叶派(盛兰);老旦行中的龚派(云甫)、李派(多奎);丑行中的叶派(盛章)等.同期尚有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如生行中的王凤卿、时慧宝、王又宸、李洪春、谭小培、李万春、李少春、高盛麟等;旦行中的阎岚秋、徐碧云、朱琴心、赵桐珊、雪艳琴、新艳秋、章遏云、金少梅、碧云霞、琴雪芳、王玉蓉、言慧珠、童芷苓、梁小鸾、吴素秋、赵燕侠、杜近芳等;小生中的金仲仁、茹富兰、程继先;丑行中的郭春山、慈瑞泉、马富禄、张春华等.


京剧的唱腔和板式

京剧主要分为“西皮”与“二黄”两大类.常见剧目中,有《四郎探母》,杨延辉唱的“未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就是老生的“西皮导板”,铁镜公主唱的“夫妻们打坐在皇宫院”就是青衣的“西皮导板”.西皮导板起头大量的唱段,比较常用.西皮导板种类虽然繁多,可过门基本类似,只要听熟了过门就知道演员要开唱什么板式了.如果同一出戏中导板太多,琴师会多用不同的花过门伴奏,以免产生听觉疲劳.

闷帘导板与一般导板的唱法基本一致,但是在演员没有上场的情况下先在幕后唱的,如《逍遥津》中的刘协(汉献帝)在幕内有一大段唱“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就是闷帘导板,唱完后人物才出场.但这是二黄导板,不是西皮导板.

京剧的板式是指:唱腔的板眼结构形式.通俗的讲就是――唱腔节奏.通常有四类:一眼板,三眼板,无眼板,散板.在各种声腔中,原板是变化的基础.除原板外,还有慢板,快板,导板,摇板,二六,流水板,快三眼.

京剧行当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旦)、刀马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功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俗称小花脸.

京剧脸谱的定义与价值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特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

著名戏曲剧作家、戏曲脸谱及研究家翁偶虹先生,自诩为演戏、看戏、评戏、编戏、排戏和画戏的“六戏斋主”.他平生嗜爱收集脸谱并自绘脸谱,对于脸谱这门艺术独具慧眼、颇具心得.

翁偶虹先生给脸谱下的定义是:“用鲜明绚丽的色彩、犀利流畅的线条组织成面部图案,勾画在戏曲人物的脸上,是中国戏曲化装的特殊手段,成为脸谱.”这个定义言简意赅.舞台脸谱能标志出戏曲人物的面貌、性格、身份和年龄特点,因此不仅具有塑造人物个性的艺术价值和辅助表演、夸张人物的功效,而且还有分善恶、辨忠奸、寓褒贬的评议意味.由于脸谱的眉目格局、气宇神态均有根据,五颜六色勾填衬晕各有来历,所以它又有美化人物的艺术价值和民族传统的美学观点.

若把舞台脸谱勾摹画在纸上,能如见其人,不仅能引起戏曲爱好者联想回味,即使不常涉足剧场的人也会产生审美兴趣,从而使脸谱能在舞台化妆的基本功能之外,以其艺术之魅力冲出戏曲升华为一种美术作品,跻身于国画之林.

京剧艺术的文化内涵

我国是世界上的戏剧大国,其中民族戏剧是一道旖旎美妙的风景线.在戏曲百花园中,尤其引人赏心瞩目的乃是国色天香的京剧.正因为这样,京剧被世人称之为“国剧”.京剧艺术在民族戏剧发展过程中,很好地继承了中国戏曲传统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方法,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京剧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气度宏大,典雅端方,无论在视觉、听觉上都给观众以丰富的审美感受,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中国京剧之所以博大精深,这与她内涵表里如一及其内在的艺术本体有关,经过几代大师们的传承、历练、精研,逐步形成了特别的风韵.京剧作为中国戏曲的杰出代表,是以演员为表达主体的舞台艺术形式,是以歌舞演故事的演剧艺术,它在演出结构方面是高度严谨地音乐化与舞蹈化.

京剧所蕴藏和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能够为民族魂魄的振作、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价值观念的再造、民族文化的复兴提供营养和资源,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和谐的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更是北京这座城市对中华文明所做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编辑 刘小苏)

类似论文

2023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2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课题组成员:唐宏峰艺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
更新日期:2024-2-3 浏览量:8336 点赞量:3208

评朱志荣的《中国艺术哲学》

摘 要:朱志荣的《中国艺术哲学》是我国“第一部”、“独立的”艺术哲学研究的专著 朱志荣的研究。
更新日期:2024-8-4 浏览量:16274 点赞量:4952

零符号与中国艺术的变迁

摘 要:零符号观念有“作为缺席者替代品的零”和“作为无或作为空。
更新日期:2024-11-22 浏览量:143123 点赞量:30491

中国艺术圈的饭局

杜月笙喜欢说:“人生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和情面 ”当然,热爱艺术的杜月笙不但喜欢设饭局宴请海派画。
更新日期:2024-10-22 浏览量:129666 点赞量:27413

《20世纪中国艺术理主题史》序

20世纪是极不平凡的世纪 这100年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意义,恐怕会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愈益清晰地呈现出来 无论是。
更新日期:2024-5-25 浏览量:70746 点赞量:16092

经典与中国艺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新华书店墙壁上,多喜欢贴一张印有苏联时代著名作家高尔基名言的贴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更新日期:2024-12-24 浏览量:154295 点赞量:32351

庄子哲学与“中国艺术精神”

摘 要庄子继承的是道家正统,道家提倡出世的精神,同老子的影响多体现在做官为宦者群体不同的是,庄子。
更新日期:2024-7-27 浏览量:95294 点赞量:20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