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肢体痹病因病机理

(黑山县小东镇姜玉宝中医诊所辽宁黑山121404)【摘 要 】《内经》论肢体痹病因重视风寒湿外感之邪而不忽视正气,而其关于痹病发生总机理的认识可用正虚邪侵、气血涩滞八字加以概括.此外,《内经》已注意到体质对痹病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这些丰富而精彩的论述,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历代医家的医疗实践.【关 键 词 】内经;肢体痹;病因病机;理论探讨【中国分类号】R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39-01 今日中医临床所说的痹病,大致相当于《内经》中的肢体痹,即由于外邪侵袭、营卫气血涩滞导致的以肢体关节疼痛为主症的疾病.本文试对《内经》肢体痹病因病机理论加以梳理,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1《内经》论肢体痹病因病机1.1致病之因:《内经》论肢体痹病因重视风寒湿外感之邪而不忽视正气,并涉及与外邪密切相关的因素.(1)风寒湿邪气及其相关因素:《素问痹论》明确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灵枢周痹》说:“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1]所重亦在风寒湿邪的侵袭.其论痹与季节气候之间的关系,有《素问痹论》“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2]之语,有《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在泉,客胜则腰痛等主胜则厥气上行,心痛发热,鬲中,众痹皆作,发于胁,魄汗不藏,四逆而起”之文.可见,古医家已经观察到,当季节气候发生异常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超越了人体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即有可能导致痹病的发生.关于痹与居处环境的关系,如《素问异法方宜论》说:“南方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3]南方湿盛之地,人民易患痹病,这一认识直至今日仍具参考意义.其论起居调摄不慎、感受外邪致痹,如《素问五藏生成》所谓“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即是其例.临床所见,平素不注意调摄,或睡卧之时不着被褥,或夜间单衣外出,皆易感受风寒邪气,甚至导致经络闭阻、营卫气血涩滞而成痹病.(2)正气亏虚:《素问评热病论》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4]《灵枢百病始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极为重视正气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素问痹论》谓“饮食居处,为其病本”,正气充足,营卫和调,则邪气难以侵袭导致痹病;若营卫之气失和,腠理不闭,卫表不固,风寒湿三邪乘虚侵袭,则可致痹病.也就是说,营卫失调是痹病发生的内在因素.1.2发病机理:(1)正虚邪侵:《素问痹论》强调“逆其气(指营卫二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正是为了说明正气亏虚是痹病发生之本.(2)气血涩滞:《素问痹论》明确指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等卫者水谷之悍气也.等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5]所谓营卫实质上即是气血,故本段论述昭示医者,气血涩滞是痹病发生的重要环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指出:“切循其经络之凝涩,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为痛痹,甚则不行.”[6]经络涩滞在痹病发生中的重要性自是毋庸赘言,可以看出气血涩滞不通是痹病的基本病机.(3)体质因素:《素问痹论》指出:“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7]认为痹病寒热症状与人的体质密切相关.《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亦指出:“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热痹”,说明体质因素与阴痹(即寒痹)、热痹的发生密切相关,还为体质学说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奠基作用. 2《内经》肢体痹病因病机理论对后世的影响2.1“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临床意义:后世如李中梓《医宗必读》治痹在采用祛风、除湿、散寒的常规治法外,提倡行痹参以补血,痛痹参以补火,着痹参以补脾补气之法.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林琴《类证治裁》论痹病之治皆遵此旨,“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一直沿用到今天.2.2热痹理论的意义:热痹之名,首见于《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并在《素问痹论》提出了热痹的形成机理为“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盛,阳遭阴,故为痹热”.这是《内经》“从化”思想的体现,巢元方《诸病源侯论》首倡脏腑积热蕴毒致痹学说,时气病病因还是受寒致病.宋代《圣济总录》提出的外感邪气从阳化热的从化学说,就是对《内经》热痹理论的继承.宋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第一次阐明了外感风热病邪深入脏腑经络日久,脏腑热毒炽盛,攻注骨节的发病机理.现代中医内科学教材把外感痹证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认为风湿热痹是因为感受风湿热之邪,或风寒湿邪外侵,郁而化热,以致风湿热邪痹阻经络关节而发病.2.3 营卫不和致痹理论的影响:在《内经》营卫失调为痹病发生主要内在因素的理论指导下,后世医家在论治痹病时,以《素问痹论》“营卫之气,亦令人痹”,《素问调经论》“病在气,调之卫”,为指导,十分重视调和营卫治法.如张仲景所立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诸方,或驱寒邪以复营卫之行,或益气血以补营卫之虚,或调营卫以和营卫之用,无不着眼于使营卫“不与风寒湿气合”而愈痹痛之疾.当今临床,一般在发作期间,以祛邪为主,在缓解期,则以调和营卫,养气血、补肝肾为主,[8]调畅营卫仍是是必用之法.要之,《内经》关于肢体痹病因病机的论述丰富而精彩,且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历代医家的医疗实践.在学习《内经》理论,继承古今医家诊疗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肢体痹的疗效,是当前中医临床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参考文献[1]孟景春,王新华.灵枢语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47.[2]王长宇.王洪图内经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5[3]王洪图.内经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9.[4]王洪图.内经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0.[5]王长宇.王洪图内经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6.[6]孟景春,王新华.灵枢语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64.[7]王洪图.内经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9.[8]王洪图.内经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1.


这篇论文出处:{$getarticleurl}

类似论文

跟着《内经》学养生之

贺娟,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栏目特邀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
更新日期:2024-12-19 浏览量:154868 点赞量:32818

《内经博议》考

摘 要 :本文简述了《内经博议》的作者罗美的生平,并对《内经博议》的版本情况、基本框架和内容作简要。
更新日期:2024-1-1 浏览量:4989 点赞量:1974

《道德经》与个人修养

摘 要:老子的《道德经》蕴含深刻的哲理,对我国古代及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
更新日期:2024-2-24 浏览量:32483 点赞量:7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