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双师”在临床护理教学中优势

摘 要:随着职业院校的发展,护理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多数医学专业“双师”转型为临床护理教师,承担临床护理课的教学.该文就医学专业“双师”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优势进行分析.

关 键 词:医学专业双师临床护理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117-01

职业院校主要是面向社会输送实用、技能型人才,护理专业更是直接为社区和医院等卫生服务业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护生毕业后不仅要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还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正确观察患者病情.同时还要具备操作新仪器,开展新技术的能力[1],才能很好地完成护理程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中指出: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学会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临床经验丰富,人际沟通能力强,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形式灵活,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发挥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实训场地的作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毕业后能积极观察病情变化,主动护理.

1何为“双师型”教师

目前尚无统一界定,可以综合理解为:教师在获得教学职称或资格外还需要取得相应系列另一技术职称或资格证书,所谓的“双职称”或“双证型”.或是他们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素质和水平,又要具备熟练的实践技能教学能力,即“双素质型”.

2我院临床护理教学团队的构成

2.1高级职称双师

他们同时具备“双职称”和“双素质型”.医学专业转型而来,临床经验丰富.我校原为地方中等卫生学校,生源少,师资力量雄厚,所有临床教师均是本科院校医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脱产到地方综合医院相应继续学习1~2年再任教,课时少的教师一直去挂靠医院参加医疗实践工作,多年的临床工作使这一批老教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一边上班,一边上课,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医院见习典型案例,现场讲解教学知识点,安排病例讨论.课堂上将临床实例寓于教学中,学生如亲临其境,体会深,教学效果好.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学校规模的扩大,我校开设了自己的附属医院,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和教师医院,临床教师继续坚持教学、实践两不误.这批教师大部分是1996年前大学本科毕业,年龄40岁以上,都具备高级讲师和副主任医师双职称.

2.2中级职称双师

所谓的“双职称”或“双证型”.医学专业毕业,同时取得了教师和相应系列的资格证书,缺乏一定的临床经验.随着职业院校的发展,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学生数量激增,一批批新分配的医学本科毕业生来到了学校任教,由于教育资金紧张,教师名额有限,繁重的教学任务迫使新教师来到学校后直接上岗,小小的附属医院已无法容纳更多的教师进入临床实践,况且大部分教师一学期都要完成两到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还要忙于写论文,评职称.教师精力有限,学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在疲于奔命之余也很少把心事放在实践能力的提升上.


2.3初级职称双师

基本是高校护理专业毕业后直接走向教师岗位,理论考试取得教师和护士资格证书,缺少护理工作经历和临床实践经验.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大部分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新升格的院校有中专、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专护理等多层次学历,大批高校护理专业毕业生走进我院担任临床护理课程专职教师,成为学校青年教师的中坚力量.

3医学专业“双师”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优势

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使原有的中专和高职医疗专业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于是学校面临专业设置的改变,护理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造成了临床护理专职教师严重不足,医学专业教师全部转型为临床护理专业教师,临床护理的教学任务落在了临床医学教师的肩上.由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或(和)医学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承担临床护理的教学,由于从事多年临床实践工作,责任心非常强,教学热情高涨,讲课生动活泼,教学手法灵活,实时地引入临床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课堂师生互动情况好,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发挥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实训场地的作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毕业后能主动护理,积极观察病情变化,主动配合医生抢救,做到心中有数.如: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教学中,讲解重点是观察病情和抢救配合,如观察出血量的大小和出血是否停止,在病程中患者呕血和黑便次数多,颜色红,生命体征不平稳,红细胞压积减少,血尿素氮逐渐升高,说明出血量大,出血未停止,必须配合抢救.护理措施包括血容量下降甚至休克时补液原则,具体的止血措施包括静脉曲张的三腔管压迫止血的护理,胃镜直视下止血的配合和消化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应用护理.学生弄懂了疾病的概念和临床表现以及发病过程,知道了具体的治疗情况,结合药理学基础,下一步如何护理就很简单了.教师讲完了病情变化和抢救措施,护理措施自然迎刃而解.

多年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突然转变为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未完全转变.教学中过分注重医学理论知识的讲解,护理措施融会贯通,反映护士职业特点的护理诊断和医护合作性内容不甚明了,一带而过.由护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承担临床护理,她们自身的医学基础知识较薄弱,毕业后直接从事临床护理的教学,有些不常见的疾病她们在实习时也从未遇见过,对临床新理论和新技术缺乏了解,教学中不重视疾病的医学知识,甚至无法讲深讲透每一个疾病的概念,干脆就对着护理措施照本宣科.导致学生无法认识疾病的内涵,对临床广泛应用的技术一无所知,缺乏观察疾病的能力,成为被动的护理者.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临床后很难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

4发挥优势,摒弃不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针对临床护理教师专业不同,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我院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1)组织两类教师共同备课,制定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2)举办公开课、观摩课、说课和相互听课等方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让有经验的教师给青年教师定期开展专题讲座.(3)开展多种教学方法竞赛,如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验教学法等,促进所有教师共同学习,改变各自的教学理念,把握每一个章节的讲解重点,共同提高.(4)除校本部附属医院外,我院还挂靠本市一家医院,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安排青年教师进行临床实践,在医疗和护理岗位接受新知识,了解新技术.安排专业护理课教师到外地大型医院进行半年到一年的业务进修.以上措施可以让临床护理课教师完全转变教学理念,统一教学模式,框定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标.针对临床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医学专业“双师”的优势,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

类似论文

临床医学专业3年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

摘 要为提高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以高职高专教育规律和医学发展趋势为导向,形成“一专、三突出、三强化”。
更新日期:2024-8-15 浏览量:108326 点赞量:24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