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的金融视觉

7月23日,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讲话时专门阐述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贯穿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鉴于此次表态恰逢十八大召开前夕,外界对此非常关注,人们相信,它从一个侧面阐明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战略和转型重点,但随之而来的一个疑问就是“中国究竟会怎么做?”

中国过去30多年在对能源资源的粗放利用和环境破坏的基础上实现的高速增长仍然令外部世界心有余悸.“十二五”期间,中国虽然已将经济平均增长目标调低至7%,高调承诺“科学发展”,但“中国威胁论”的阴霾一直在国际社会挥之不散.从现实因素来看,自2008年以来的两次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原本以多方共赢为特点的全球化进程日趋呈现出零和博弈的态势,一个突出的表象就是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不得不面临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双重夹击,中国经济的外部发展环境更为恶劣.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经济如何实现绿色转型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能力,也有助于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改善中国的国家形象.从对外传播来看,难就难在如何不断推陈出新,把中国取得的成绩客观地传递出去,赢得海外认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从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管理实践入手,以金融视角来观察中国绿色转型的探索是非常值得深入挖掘的领域.

为什么金融领域至关重要?

以往,人们对绿色转型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财政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发布的各项政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金融领域为推进绿色增长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使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类金融机构,能够更有力地调动资金杠杆来激励企业走低碳环保与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比较有影响力的措施之一是银监会4月印发的《绿色信贷指引》,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贯彻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等宏观调控政策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文件的出台虽然表明中国刚刚开始起步建立绿色金融机制,但它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值得去持续跟踪和观察.

首先,它借鉴了国际经验,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做法.由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好银行的杠杆作用以带动更多非金融类企业承担起环境责任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促进节能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通行做法.从借鉴国际经验的角度出发解读中国绿色金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容易得到海外读者的认同,可以通过银行实践的个例来说明中国金融机构与欧美同行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具有的共同价值观,改变外媒眼中“中国金融机构为了商业利润而不顾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功利形象.

第二,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是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渠道.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在国家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环境保护相关领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因此,只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调动自己手中的金融杠杆,才能促进中国经济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范围之内运行,引导资源的公平使用并对过去粗放式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生态平衡和环境破坏进行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第三,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政银关系的“双刃剑”效应比较突出.一方面中国的改革由政府推动,只有通过政治引导才能促使金融机构把环境保护当成自身业务发展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仍存在着片面追求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冲动,从而忽视环保及绿色转型,一些政府部门甚至向银行施压,利用绿色信贷标准不统一的现实,造成把关不严格、控制不到位的问题.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处于新一轮调整和创新发展时期,各级政府能否真正转变发展理念,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以银行为突破口建立和发展绿色金融的长效机制,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否进入快车道,而且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当前,欧美等主要贸易伙伴拒绝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一个主要借口就是“政府之手”对中国经济干预过度.

第四,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到2015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分别降低16%和17%,这一指标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赏,但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迫使政府、银行、企业与社会组织协调一致,变绿色增长为内生动力.要兑现这一承诺,资金来源不可能全部依靠政府投入,必须依靠市场手段,把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调动起来,而绿色金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实现这一既定目标发挥着关键作用.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扎实的调研对上述关切做出客观翔实的解答,才有可能写出有说服力的报道,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绿色转型的信心.如何攻克“绿色金融”的专业门槛?

由于金融议题专业性强,要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握绿色金融发展的动态,以国际视野进行分析,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沉下心来做好行业调研,了解行业突破的难点和重点.

第一,中国当前的环境信贷政策与国际通行惯例仍有差距.目前,在项目信贷领域通行的绿色金融标准是赤道原则.与之相比,我国各家银行的信贷政策主要还是从项目的准入和退出角度对自身的投融资行为进行政策性引导,而赤道原则更侧重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需要银行持续关注项目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状况.由于国内尚没有建立起绿色信贷统计标准,虽然很多银行都打起“绿色金融”招牌,但是名至实归的并不多.在信贷投放的环境风险评估方面,当前大多数银行都以环保部门的合规评价取代了环境风险定量评价,其结果是抹杀了环境高风险企业、环境合规型企业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差别,通过授信规模和利率优惠对绿色企业给予支持的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因此,我们在报道中应切忌把话说满,宜从困难和挑战出发,突出中国对国际经验的借鉴和学习,突出对问题的解决,通过客观报道来增强报道的说服力.

第二,要跟踪海外舆论,找准海外关切.非政府组织在监督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管理方面具有很强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中国银行类金融机构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已招致了很多批评.2011年,专门跟踪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管理实践的国际非政府组织Banktrack联合其会员机构“绿色流域”发布《中国银行2010环境记录》,点名批评五家中国银行,认为它们在履行环境责任方面表现最差,同时发出警告说,中国的商业银行仍然存在不顾环境和社会风险,为矿业开发、石油天然气、农业和水电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的行为,离世界级金融机构的差距甚远.要采写有针对性的报道,对外记者必须努力发掘国内银行合规经营的案例,用事实说明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向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如何妥善处理保护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中间的矛盾,减少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优化投资和商业环境,保护投资者利益.


第三,要以人为本,讲好绿色转型中的“金融故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国内消费者对产品的敏感性开始降低,转而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麦肯锡公司2006年的一项调查,一旦发现公司存在有悖于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 79%的中国消费者会采取抵制该公司产品和服务的行为;66%的人会建议他人也采取类似抵制行动;这一比例甚至高于全球其它国家(美国:49%、38%;日本:46%、12%;德国:57%、40%).换言之,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产品,例如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支付更高的,这反过来也促进了中国企业更多地将绿色、低碳、节能、安全等因素纳入产品与服务.目前,兴业银行在北京已经推出了国内首张低碳主题认同信用卡——中国低碳信用卡,实现了个人低碳交易记录的可追溯、可查询.中国首支绿色投资概念基金“兴全绿色投资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也已问世.这些与绿色转型密切相关的金融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生命力如何,中国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的偏好如何是值得调研的话题,对外报道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金融议题“社会化”,以增强报道的可读性以及与海外受众的贴近性.

(作者系新华社对外部国内新闻采编室副主任)

责编:吴奇志

类似论文

亚洲经济增长需绿色转型

2012年欧债危机的不断升级恶化通过资本流动和贸易渠道对亚洲经济金融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大,据10月份IMF《世界经济展望 。
更新日期:2024-4-21 浏览量:57038 点赞量:13032

多元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金融支持体系

【摘 要】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是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力量 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供需不匹配、银行信贷资源分配。
更新日期:2024-5-13 浏览量:70530 点赞量:16422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促进银行战略转型

“绿色金融”是现代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对传统金融的延伸和扩展 如何量化自身经营对环境的影响,采用何种方式使信贷资金的使。
更新日期:2024-3-20 浏览量:46459 点赞量:11430

实施绿色金融措施保护环境概

摘 要绿色金融产生以来,世界各国都积极利用其优势以达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社会稳定三者协调发展&。
更新日期:2024-6-13 浏览量:81318 点赞量:18166

经济转型离不开绿色能源

在中国经济半年报公布之际,经济增长放缓已成主要趋势 但在当前形势下,会否出现政策微调的信号,值得社会广泛关注 7月9日,。
更新日期:2024-4-5 浏览量:10744 点赞量:3610

“多元金融时代”催生房地产行业转型

中国房地产粗放经营的时期已经过去,未来的市场竞争将转向以金融运作为核心的更高层次的竞争 “中国房地。
更新日期:2024-3-1 浏览量:11221 点赞量:4361

金融促进绿色

【摘 要】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在产业转型、转变能源结构及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向着绿色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
更新日期:2024-2-16 浏览量:29910 点赞量:6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