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中历史哲学思想

【摘 要 】柯林武德(R—G.Collingwood,1889—1943年)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在牛津大学任形而上学教授,他一生都致力于哲学与历史学的“联姻”,试图用哲学的观点来解决历史学问题.“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命题使他闻名于世,并成为柯林伍德着力于使历史学成为一门人性科学(human affairs)的切入点.随后叙述了柯林伍德对历史学方法、人性科学、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三方面的历史哲学思想.

【关 键 词 】柯林武德;思想;人性科学;历史

中图分类号:K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145-02

柯林伍德被誉为是20世纪英语国家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之一.沃尔什称赞他是“历史哲学方面在语言上最为清晰而又最为深刻的作者之一”,国内理论界目前处于对于西方思想的介绍和吸收阶段.对于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思想大多以介绍“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和“历史重演理论"为主.

一、关于柯林武德中心论点

柯林伍德在西方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自从被介绍到国内开始,他的思想便给人以强调主观因素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的印象.《历史的观念》告诉我们柯林武德的中心论点:“哲学是反思的”.因为它的任务不仅是要思维某种客体,而且要思维这一思维着某种客体的思维.因此哲学所关怀的就并非是思想本身,而是思想对客体的关系,它既关怀着客体,又关怀着思想.历史学家的思想固然会对历史认识产生巨大影响,但绝不能因此说历史完全是历史学家主观杜撰出来的东西,无论历史学家是否去撰写历史,历史都是不依赖于历史学家的思想而客观存在的,历史学家的历史认识能否符合客观的历史真实既取决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又取决于历史学家本人在现实实践中形成的历史观是否正确.

二、 关于剪刀加浆糊式的历史学

在论述“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个命题之前,柯林武德首先批判了以往的历史学方法,并把它们归为剪刀加浆糊的历史学.所谓剪刀加浆糊式的历史学,是指历史学家根据自身的需要,摘录和拼凑各种不同的权威们的证词而建立的历史学.柯林武德认为它根本就不是历史,因为它并没有满足科学的必要条件,只是单纯的摘抄和编排前人的东西,缺乏主动的思维.如果一旦权威的证词相互抵牾,历史学家就无所适从.这种史学从古典时代一直延续至今,19世纪的“批判历史学”并没有改变它的性质,只是把它修补的更加精致和完善.柯林武德号召要在历史学领域里进行一场“培根式”的革命,来清理这两类研究方法给历史学带来的负面影响.他认为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句话--自然科学家必须要“质问大自然"—开启了自然科学的新时代,培根认为,科学家必须采取主动,为自己决定他想要知道什么,并在他自己的心灵中以问题的形式总结出这一点;而且还要找到迫使自然做出答案的手段.柯林武德认为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历史学.但柯林武德认为,这种方法完全是参照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所建立的,首先收集历史事实,然后寻找规律,进而建立理论,也就是在已经收集到的事实里外推出可以分辨的模式来,最后把这些模式外推成为一种有关普遍历史的理论.这只是剪刀加浆糊式的历史学的垂死阶段,因为它们无法告诉我们除权威的证词之外的东西,只不过是把现成的情报从一个心灵转运到另一个心灵里,毫无创造性.因此这两种历史学都会被一种新的历史学所取代,这种历史学就是柯林武德所提到的人性的科学,而这一切,又是以他的核心命题“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为切入点的.


三、关于人性科学

柯林武德所谓的人性科学是一门关于人的自我认识的学科.他认为历史学是基于反思所肯定的心灵事实,是心灵科学,精神科学,也是一种人性科学.因为如果没有这种自我认识,那么人们关于其他的事物的认识也是不完整的,各种知识所建立起的基础也是不牢固的.但这种自我认识并不是关于人身体的性质,也不是关于他心灵知识.而是关于他的认识能力与理解力,或是他的思想,或是他的理性的知识.关于如何获得这种知识,自洛克到柯林武德所处时代的哲学家们都有过不同的尝试,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柯林武德认为,他们失败的原因在于“人性科学’’的研究方法被自然科学的类比所歪曲.17、18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给人们的生活与思维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改进,因此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每一种问题上在当时看来都是正确的.长期以来史学研究方法都是在自然科学的荫庇之下成长起来的,史学对自然科学的模仿,使得专业史学家有意无意之间强烈地倾向于以自然科学的思想方法治史,乃至史学有向自然科学看齐的趋势.但事实上,自然科学与人性科学二者无论是研究对象,还是研究方法都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的区分自然科学与人性科学.

四、关于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

柯林武德认为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同属于科学,因而都基于事实,但作为两者对象的事实,性质却大不相同.他说:“一切科学都基于事实,自然科学是基于由观察和实验所肯定的自然事实;历史科学则是基于反思所肯定的心灵事实.” 他认为,同自然科学相比,历史学所要研究的对象是人事,历史也就是人事的历史,自然并没有历史.自然科学家研究自然现象时,没有必要研究自然是在怎么想的,但是历史学家决不会只关心这两个之中的任何一个,而把另一个排除在外,他进行研究的不是单纯的事件,而是行动.人的行动不光包括它的外在表现,重要的是它还包括有行动者的思想和动机.柯林武德说:“自然的过程可以确切地被描述为单纯事件的序列,而历史的过程则不能.历史的过程不是单纯事件的过程而是行动的过程,它是一个有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而历史学家所要寻求的正是这些思想过程.因此历史学的对象就不是单纯的历史事件,而是“历程”.历史事件有始有终,但历程却无始无末,它只存在着形式的转化.“历程P 1转化为P 2,但两者之间并没有一条界线标志着P l的结束和P 2的开始,P 1并没有而且永远也不会结束,它只是改变了形式称为P 2.P 2也并没有开始,它以前就以P 1的形式存在着了等因此,P 1的遗迹不是P 1的死掉的残骸,而是仍然是活生生起作用的Pl本身,只不过是被纳入了另一种形式P 2而已等这就是柯林武德所谓的活着的过去.而这种P的存在,正是思想的载体.”历史与自然科学二者所适用的因果律也有差异,这也是历史难以把握的原因所在,柯林武德依据自己的经验认为,权威在叙述某个过程或思想时,因为某种原因必然会在这个过程或思想的内部各环节留一些空白没有加以描述,但这些空白是包含在权威们关于这个过程和思想的描述之中的,历史学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运用自己的方法准则和他自己对于相关性的信条来填补这段空白.当然史家的发挥是在不影响其真实性的前提下进行添补,此书中柯林武德称之为“构造”.

五、结语

柯林武德对以往史学的批判,对哲学的界定,在历史认识论的发展上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标志着历史哲学的研究方向从历史本体论转为历史认识论上来.但并不是柯林武德的最终目的,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以历史认识论为切入点.他最终目的是建立一门人性科学,柯林武德认为自然科学的进步使人掌控自然的能力得到巨大提高,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善,而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在于真正理解人事并懂得如何驾驭人事.这就是柯林武德自己曾经说过的:“如何才能建立一种人性科学,就像自然科学已经教会人们应付自然界的各种状况那样,使我们能够从中学到处理人类事务的技巧?这种人性科学就是历史”.他通过批判旧有的和现阶段深受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影响的历史学建立起自己的历史哲学体系,通过对历史思维对历史思想的反思,达到对历史的理解,进而完成人的自我认识.然而即使思想是历史最主要的内容,也没有理由可以引申出思想就是历史的决定因素或唯一因素的结论,而且一旦要涉及到物质形态较为明显的历史,这种理论并不适用.历史学对于他来说,就是意味着人类的自知,史学即是人性科学.虽然建立这样一种历史学的尝试失败了.但柯林武德却让历史学界认识到了,对历史科学进行哲学的反思乃是必要而重要的,严肃的史学必须使自己经历一番严格的逻辑与哲学的批判和洗练,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柯林武德深刻的影响了当代西方历史哲学思潮的基本走向.

类似论文

林纾译作《***轩渠录》

上个世纪80年代,我特别迷恋钱锺书,凡是和钱锺书相关的书,我都特别在意,首先看到的是钱锺书的《林纾&。
更新日期:2024-11-27 浏览量:143368 点赞量:30430

《我是谁》环保,科技,哲学

“1001小话剧品鉴团”第十击科普偶型剧《我是谁》时间:8月21日-9月12日每周六、日上午10:30地点:10。
更新日期:2024-12-19 浏览量:155291 点赞量:33034

《基督重临》中叶氏哲学思想

摘 要:本文从经、纬两线分析了叶芝诗作《基督重临》所蕴涵的哲学思想体系 笔者认为,该诗已能窥见叶氏哲学思想į。
更新日期:2024-9-11 浏览量:117911 点赞量:25586

越简单越透彻——林徽因《建筑之美》

摘 要:名著《建筑之美》,以敏锐观察生活的眼光,以文学的笔触简单地将建筑之美透彻地进行介绍,对建筑及。
更新日期:2024-2-23 浏览量:34983 点赞量:9230

《天工开物》造物设计艺术思想

“思想”是指人们从事生活实践的指导,而造物设计艺术思想,则指在设计实践活动中用于指导造物设计的技术。
更新日期:2024-10-23 浏览量:132134 点赞量:28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