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高考历史材料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摘 要:材料解析题是高考文综历史的两大题型之一,如何指导学生答好材料解析题成为历史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尝试解读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从答题的思路,答案与材料、问题之间的联系等角度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方法.

关 键 词 :材料解析题;解题能力;答题思路;材料;问题;内在联系

材料解析题,即提供一定的新材料、新情景,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作答的题目.自1989年首次在高考历史试卷出现,不断发展、完善、创新,现在已成为高考文科综合历史两大题型之一,并占历史总分的52%,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案有很强的主观性,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并且都可能是正确或基本正确的.所以命题者在材料解析题的参后面都附上“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一类说明.材料解析题为考生显示个性、发挥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但考生怎样回答才能更准确、更符合评分标准呢?

材料解析题的答案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两者不可或缺.答案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不统一和变动上,答案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统一和固定上.答案的客观性就是指历史的真相,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答案的主观性一定要以客观性为基础,脱离了客观性的答案往往是片面的.所以说,客观性第一位,主观性第二位,是考生回答历史材料解析题的首要原则.

为了提高学生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能力,增强答案的客观性,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指导学生:

一、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思路要符合思维的客观规律

“一分为二”“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等等,既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人类思维的客观规律,回答历史材料解析题要遵循这些客观规律.例如,分析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既要分析内因,也要分析外因,既要分析主要原因,也要分析次要原因.在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问题.既要回答积极影响,也要回答消极影响,实事求是地分析,避免过于绝对化.

如,(2011年广东卷)文综历史部分第39题部分内容如下:

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10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分析“外因”要放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思考,即美国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孤立,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在经济建设方面仿照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内因”是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按照思维的一般规律,考生应这样思考和解答此题:其影响要从成就和局限两个方面来回答.不少考生只回答了其中一个方面,是用“一点论”而不是“两点论”来评价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因而回答得很片面.我在指导学生复习各个考点知识时,讲述一些分析历史现象形成原因的基本方法,既分析内因和外因、也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还可以分析其必要性与可

能性.

世界上三大经济模式是近几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复习备考时,注意联系中国、苏联、西方国家发展的阶段特征,并概括各自的特点.如,我在指导学生复习“斯大林模式”这一内容时,首先交代清楚“斯大林模式”的概念,就是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它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上分析“斯大林模式”有什么表现,并从历史功绩、存在问题、认识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我给学生做好了以上知识铺垫之后,就提问学生:“说过,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提醒学生要注意题眼“经济运行模式”,通过思考,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也应该有市场调节,斯大林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而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肯定罗斯福新政加强计划干预的积极作用.中国所倡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吸收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经验,把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了解到一个国家要长期稳定发展,不能固守自己的发展模式,而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

二、解答材料解析题要注意答案与材料、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解析题的答案是解题者依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材料、问题与答案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考生应尽量挖掘这种联系,体现答案的客观性,避免出现离题,答不到点的情况.在审题时,特别要注意正确理解概念,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同一概念在材料、问题和答案中的含义应该一致,不能够改变

概念.

如,(2012年广东卷)文综历史部分第39题就涉及词语和概念的变化,部分内容如下:

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是“”,而且近代“间接”也是“”.随着后一种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

――据《美国革命时期概念的演变》等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概念变化的原因.(8分)

此题考生得分普遍较低,因为没有认真阅读材料和审题,不能正确理解题目要旨.题目问的是西方概念变化的原因,而不是西方政治发展的原因.但大多数考生把答题的重点放在近代代议制形成的背景上,答非所问.原因就是考生把题目中的“概念”换成了“政治”.仔细阅读可知,“”概念经历的两次重大变化,一是概念的扩展,从以往只指直接扩展到既包括直接,也包括间接.二是如今人们所说的不是古代的直接.从原因上回答,前者的原因是代议制的形成,后者的原因是代议制的优越性以及它在实践中的扩展和完善.有小部分考生根据材料的第一句话就总结出“代议制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然后再加以拓展,得到了较高的分数.

我在指导学生复习时,注意让学生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如,“小农经济”“政治”“人文主义”等.考生一定要理解材料和题意,紧扣材料.试题提供的材料是可以看得见的,所学知识是隐形的材料,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才可能更具有客观性.

“政治建设”问题是高考的热点,我们在平时备考分析中,要注意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去把握问题.如,我在复习“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这一主题时,首先回顾“雅典政治”,雅典是成年男性公民的,实质是奴隶主的,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且雅典泛滥的直接,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由于做好了前后知识的链接,所以讲述西方代议制时,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将古代的直接与后来出现的代议制进行比较了.接着请学生朗读课本上代议制的概念,西方代议制分为四种类型,比较英、美、法、德代议制确立与发展的历史特征,分析原因,了解到各国政治制度的形成都是由本国的国情决定的,突出各国政治建设的民族特色.


历史材料解析题是历史认识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在答题时要把主观性和客观性协调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高三老师要继续加强对历史主干知识的教学,重视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完全把握,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归纳整合、融会贯通的能力,全面把握历史学科基本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

类似论文

学生在解答历史材料题中的常见问题应略

摘 要 :历史材料题是历史高考中的一大题型,占分比重大,答好历史材料题对学生提高历史成绩至关重要 但不少学生在解答历史材。
更新日期:2024-6-10 浏览量:82824 点赞量:19028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摘 要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引入新课,证明定律的成立过程,可以吸。
更新日期:2024-12-21 浏览量:157175 点赞量:33903

横观新课程理念下高考历史材料题的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进行以来,材料解析题在各类历史试卷的地位已越来越突出,作为命题的主要题型与选择题。
更新日期:2024-3-2 浏览量:10974 点赞量:4200

解读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面对新材料作文无从下手,对材料的立意把握不准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能准确解读材料,对材料断章取义,未。
更新日期:2024-10-15 浏览量:131219 点赞量:28441

高考历史材料题的类型解题技巧

【摘 要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类型,掌握解题技巧。
更新日期:2024-10-24 浏览量:132395 点赞量:28699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材料题的解题能力

摘 要: 材料题是历史考试中富有生命力的题型,要求学生分析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学科考试的重大改革是。
更新日期:2024-5-1 浏览量:14113 点赞量:5075

如何提高历史材料题的解题能力

历史高考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构成,非选择题即材料解析题 笔者认为,能真正体现学生能力、拉开学生分数差距的是材料。
更新日期:2024-12-1 浏览量:21211 点赞量:6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