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作家柔石的状态与文学接受

作者简介:李雯,(1983-),女,讲师,安徽霍邱,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

摘 要 :柔石从一个多愁善感的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并为其献身,他的一生都在不懈追求心中的理想.经过对柔石的心路历程的探幽发微,我们可以到作家的艺术实践与左翼文学的主流看似是一种错位,其实正是他这种独具个性色彩的艺术选择,为左翼文学寻找到了另一种表达方式.

关 键 词 :柔石;左翼文学;小说创作;生存状态

柔石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左翼文坛上一位颇特别的人物,他既是一位无产阶级战士又是一位作家,为中国的革命和文学都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可惜年仅三十岁就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他的英年早逝使他的创作才华远未充分发挥,但他留下的文学遗产,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并留给我们无限的思考.一个国际友人就曾说:“对人们的热爱和对光明未来的坚信,是柔石创作的特点.”

柔石的创作成果虽然不多,但在左翼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的作品有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中篇小说《二月》、《三姊妹》,短篇小说集《希望》、《疯人》,报告文学《一个伟大的印象》以及若干剧作、诗歌、散文,共140多万字.其中,中篇小说《二月》被鲁迅赞为有“工妙的技术”;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被外文译载,罗曼·罗兰读后说:“这篇故事使我深深地感动”.1936年埃得加·斯诺主编的《活的中国——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出版,将《为奴隶的母亲》列入除鲁迅外的第二部分(“其他中国作家的小说”)的首篇.这些赞美显示出了柔石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但是在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作为文学家的柔石被革命家的柔石所遮蔽,关于柔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左翼”身份.一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文学观念的开放,研究思路的拓展,给柔石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研究者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的阶级分析方法,大量新的研究方法纷纷被采用.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对柔石的研究去除了长期以来笼罩在其作品之上的意识形态的遮蔽,还原了柔石作品的本来面貌.并且改变了新时期以前单一的意识形态分析方法,拓宽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获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比如王艾村在《柔石评传》中就重新解读了柔石的文学作品,他把柔石的作品与其人生经历,时代变迁紧密联系起来,这不仅是从柔石作品的客观本体意义上去把握柔石,而且更是从柔石心灵深层的主体流程上去感应柔石.在开掘角度、研究方法和理解深度等方面均取得很大的突破,但仍有进一步开掘的空间.例如,在对柔石成长中的一些问题上,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被忽视或者盲目的去跟随某些概念化、公式化的结论,而没有把柔石的文学思想与当时时代的大背景相互联系起来,去关注柔石文学思想所处的整体氛围.柔石的小说则是把“五四”的“人的文学”与左联时期的“革命文学”有机结合,从而对于左翼文学中简单地“革命+恋爱”的公式化、概念化、脸谱化的创作模式进行了一种补充,使小说更加关注人的生命深处的呼唤,富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强韧的生命力,呈现出更为真实的社会形态和生命感受,为左翼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柔石的生活求学经历

1931年鲁迅在悼念“左联”五烈士时,怀着沉痛与悲愤的心情写道:“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今天和明天之交发生,在诬蔑和压迫之中滋长,终于在最黑暗里,用我们同志的鲜血写了第一篇文章”.柔石就是“左联”五烈士之一.

柔石,1902年9月28日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城西方祠前,原名赵平福,后改名赵平复,又名赵少雄.他家祖上几代都是读书人,但到他父亲时家境已破落.父亲曾在一家经营鲜咸海产的“巨丰行”当学徒,后来自己开了一家“赵源泉”咸货店,每日披星戴月,但只能养家糊口.幼时,当地一恶霸也给其儿子取名平福,为了“独享”此名,曾蛮横命令赵父为柔石改名.稍稍长大,赵父经常愤懑地向柔石讲说此事,这使年幼的柔石在迷惘中觉出几分凄楚、几分不平.同时,他自幼因家境贫困,饱受屈辱与人间疾苦,并亲眼目睹父亲及其街坊邻里生活的艰辛以及经常发生的苦难不幸的故事:农民五哥,背着锄头从田里回家,疲乏地往床上一躺,谁知连双脚上的草鞋也没有来得及脱下就咽了气,匆匆离开了人世;木匠陈定福贫病交迫,借了财主的无力偿还,弃世前为不使妻儿受惊吓,竟然躲到山野里去身悬高枝等这种源于现实生活的悲苦,在柔石幼小稚嫩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也为他以后真实、善良、坚定的个性形成,以至他直面人生、执着现实的创作态度,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使他最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和革命作家.

回顾柔石短暂的生命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在人生道路上始终经历着磨难与困苦,但是柔石却说:“实在说一句,做人是应该尝些苦的,才可算真正的人,读书人更应该从苦中磨难出来,才可算得书中深一层的理!”柔石就是以这样的态度生活读书.在正学小学学习期间,柔石不仅在学校生活中增长见识,并且结识到了一批志趣相投的同学.1917年,柔石由正学小学毕业,并以优先的名次被台州中学录取.可是一两个星期下来,柔石发现这个学校不仅学费昂贵,而且师资力量差,学习风气也差,管理混乱,因不满学校这样的现状柔石退学回家.回家后,柔石发奋学习,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即使在这段最为幸福自由的时光,柔石在回忆时仍哀叹道“处处是悲惨愤恨.地球确是刑罚人类的困牢啊!终古不息的转动,以万物为刍狗,没半点恻隐之心!”就在临毕业的这一学期春天,柔石在个人生活中又遭到双重打击.一是浙江第一师范他的众多同学好友中毒,二是他的“小爱”夭折,这都让他觉得“天,好似瓦解了!地,好似冰消了!空气,好似灰化了!我,已经蜕化了!宇宙的一切,已经空虚了”!

1923年柔石赴北京,为北京大学旁听生,一年从学受益匪浅.回乡后,于1925年春,为镇海中学校务主任,强力抵抗北洋军阀的压迫.1926年春,柔石离京南下,一时连吃饭做事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寄居在朋友的家里.不久,北京天安门前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柔石悉闻惨案后,遂“收拾青年们失落着的生命的遗恨”,锐意创作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揭露旧社会的黑暗.1926年秋,咯血,但他仍注力于浙江镇海、宁海的教育工作,曾经创办宁海中学,一度任县教育局长,改革全县的教育.1928年宁海中学部分师生参加农动,遭到镇压,宁海中学解散,柔石也离家出走来到上海投身左翼文学运动.12月经鲁迅先生推荐为《语丝》编辑,又与鲁迅等人创办朝花社,于创作之外,并积极介绍外国文艺,尤其是东欧、北欧的文学与版画,出版的有《朝花周刊》、《朝花旬刊》.在1928年10月3日在《奔流》第一卷第五期刊登了首次以“柔石”笔名公开发表的小说《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 1929年,是柔石著译成果最为丰盛的一年.他创作了短篇小说20篇、散文随笔3篇、独幕剧两部、诗歌3首、翻译作品17篇,约计共有30余万字.同时出版了三部中长篇小说,除经多次修改誊正的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又有中篇小说《三姊妹》、《二月》.他勤奋的写作,努力的工作,这种态度仍值得我们感叹!1930年春,自由运动大同盟发动,柔石为发起人之一;不久,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左联的重要成员之一.5月,他以左联代表的资格,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会后,柔石以火一般的热情,用明快庄重的笔调写出了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一个伟大的印象》.1931年1月17日柔石被捕,2月7日晚被秘密决,身中十弹.

通过对柔石人生轨迹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他留下的作品,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他不畏生活的曲折和艰难,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勇气,他发奋、刻苦、忘我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二、柔石与左翼文学思潮

如果说晚清改良运动是对民族现代意识的呼唤,“五四”文学运动是对国民个性意识的启蒙,那么左翼文学思潮则体现了民众阶级意识的觉醒.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文学思潮的影响逐渐加深和社会革命活动的不断发展,使无产阶级文学取得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孕育于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中国左翼文学思潮,在这革命斗争的年代经过早期人的积极主张和后期创作社与太阳社的热情倡导下,在1928年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作为青年知识分子的柔石也自觉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努力从文学创作中突破自我,并与左翼文学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在这股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左翼文学思潮影响下,柔石的创作从最初的主观自我情感的投影到客观现实的剖析社会,这个过程的转变充满艰辛曲折,他以最初在艺术上的粗疏转变为技巧上的圆熟,在思想认识上的幼稚而变为日趋成熟.

当柔石还在浙江省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他与一些同学组织了“晨光社”,开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师范毕业后,虽然柔石生活困顿,道路坎坷,但他从未间断过对文学的创作.这时期,不仅写了不少散文、诗歌、短篇小说,而且还自费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疯人》.《疯人》集中的短篇大多是以男女爱情为题材,作品虽然旨在表现男女追求爱情、自由、个性解放,反封建、反压迫,但小说格调低沉,气氛忧郁感伤,文章充满了浓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惆怅情调.甚至当柔石后来自己回忆起这本书时,他曾这样说过:“因为发现内容之幼稚和丑陋”,“装订完毕之后,自己就愿意它立刻夭之”.

在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柔石出席了大会,并被选为“左联”的执行委员.柔石作为左联成员,是活跃在左翼文坛上的年轻作家.左翼文学思潮给柔石创作上带来了潜移默化的转变和在思想上有了突飞猛进的飞跃.柔石在加入“左联”后,他的创作更加贴近于大众,他十分重视文艺大众化问题,并积极推进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发展.他就曾在“左联”刊物上发表《我希望于大众文艺的》文章,在文中柔石就曾指出文艺必须适应大众的需要,而且他还热情的指导青年文学工作者进行创作,帮助他们修改文章,指出作品中的不足之处.1930年5月,柔石由冯雪峰同志介绍,光荣的加入了中国.他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成无产阶级革命者,从一个革命主义作家成长为无产阶级文化战士,这是柔石在思想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从而也是他在创作思想上的飞跃.在1930年6月,柔石以刘志清为笔名创作了一篇报告文学《一个伟大的印象》,发表在同年9月10日出版的“左联”机关刊物《世界文化》的创刊号上,这是我国第一篇以“报告”的名义出现的报告文学.作品详细记述了同年5月柔石在上海参加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所见所闻,倾诉了一位共产主义战士对根据地的热爱和对胜利的向往.全文充满着,一反过去他的低靡的文风,编者在《编辑后记》中说:“刘志清君的《一个伟大的印象》的通讯,不但是难得的报告,又是很好的文学作品”.


作于1930年10月23日的一首题名为《血在沸》的诗,是柔石留给我们的最后一篇作品.这首诗是为纪念一个在南京被杀的湖南小同志的死而做的.整首诗以“血在沸!心在烧”这六个字为主旋律,并在诗中反复出现,表现出了当时柔石创作时的悲愤之情.诗的节奏强烈明快,既有对反动派屠杀革命者暴行的控诉,又有对未来充满必胜的信念.

我们从柔石后期的创作作品中可以看到,柔石在左翼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他的早期作品中那种悲观哀怨的气息已经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基调高昂,易为广大人民大众所接受的具有革命理想的作品.从这个角度上说,左翼文学思潮对柔石的创作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结语

柔石的创作,在左翼文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柔石的小说主要写出了革命风潮时期人与社会的复杂性,尤其是以其诚实和忧郁的性格去锤炼悲剧艺术,加强作品的悲剧性展示.如《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中,愚拙麻木的殓尸夫仁贵,虽然名字本身蕴含着向往仁义礼智和追求荣华富贵之意,但事实上却是半人半鬼.作者用这样一种冷峭而略带苦涩的刻画,谛视着那个以人为鬼的乡镇社会和其中人们破抹布般的生活;通过婚嫁靠骗取、人际关系冷如冰、生死全凭命等一幕幕悲惨生活的描述,以达到对沉重人生进行解剖的深度.左翼作家柔石带着严峻峭拔的态度来描写社会和心灵的悲剧的,因此它产生了更为持久的艺术魅力.

总之,若说左翼文学主流表现的是中国革命舞台上英雄风采的话,柔石则通过他的作品反映了幕后更为真实的形态和更深层次的现实内容,这不仅对于艺术上有缺憾的左翼文学主流是一种补充,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发出了被忽视和被压抑的另一种声音.(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类似论文

杜牧的“韩柳”并与柳宗元的文学接受

晚唐五代是柳宗元接受史上最寂寞的一页,可谓知音寥寥,星火日稀 然而,星星之火毕竟没有熄灭,知音依然存在,杜。
更新日期:2024-7-23 浏览量:96467 点赞量:21724

左翼作家联盟的历史贡献

[摘 要] 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初 在中国的领导下,左联作家们结合时代,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引导革命斗争。
更新日期:2024-5-10 浏览量:67862 点赞量:15199

本土经验外国文学接受

摘 要:本文就本土经验内涵,探讨了其与外国文学接受的内在联系以及产生的影响作用 对推进外国文学的。
更新日期:2024-1-25 浏览量:20175 点赞量:5407

本土经验与外国文学接受

摘 要:本土经验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与否、接受内容以及接受方式等多个方面产生直接影响与制约,并。
更新日期:2024-8-26 浏览量:106730 点赞量:23099

孔子的文学接受美学思想

关 键 词:孔子文学接受美学思想摘 要:孔子诗论强调以读者为中心,认为文学的价值的实现必须依靠。
更新日期:2024-3-17 浏览量:44146 点赞量:10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