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的艺术之春

每隔五年,德国城镇卡塞尔便会上演一场举世瞩目的艺术盛会,即世界三大艺术展之一的卡塞尔文献展.平日,这座人口仅20万的小城就像欧洲其他城市一样,宛若静谧天堂.但文献展展出期间,慕名而来的人群却占据了公交线、铁路网、街道;原本空阔的夜幕也由交织的灯影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面孔所替换,恰似是天空中的街市,美丽而不真实.或许,这场艺术界的“奥斯卡”典礼早已与这座城市不可分割,卡塞尔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甚至每一片落叶都已成为展览的一部分,缺一而不可.

百废待兴

战争留给人类的只有残破的城市和消沉的社会氛围,这无关胜败,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伤痕却早已造就.正如50年代的卡塞尔.二战后的卡塞尔同德国其他城市一样,在废墟中摸索明日的曙光.但,硝烟退散后,留给卡塞尔的不仅仅是满目疮痍,还有希望的星星火光.在近十年的光阴沉淀后,卡塞尔这座德意志城郭终于迎来了一次重振的机会——1955年,出生于卡塞尔的德国艺术家阿诺德·伯德(Arnold Bode)率先发起并策展了第一届卡塞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彼时,前来参展的670件作品分别来自近150名艺术家,其中包括克莱、康定斯基、毕加索、夏卡尔和贝克曼.这是年轻的联邦共和国的一件文化盛事.纳粹政府倒台10年后,德国公众终于又能再次欣赏艺术.

首届展会可谓是现代艺术成就的一次百花争艳:20世纪上半叶的雕塑、素描以及绘画,特别是那些受到纳粹诋毁的作品得到了全面展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送来了毕加索的神秘的《镜子前的女孩》(Girl Before a Mirror),法国国家博物馆也借出几幅立体派画作.回忆往事,阿诺德·伯德指出1955年文献展获得的成功表现在国际媒体的强烈反响,以及参观者的人数之多,他们“如饥似渴地赶来欣赏那些在纳粹当政的可怕年代无缘会面的杰作.”首届文献展的访客人数达到将近13万5000人,成为一个极具轰动效应的大事件.艺术圈的圈内人士也成群结队地赶来黑森州的这座小城朝拜.文献展的字面意思是文献资料的汇编工作,按照拉丁语的语义理解,还有“教导”以及 “精神”的含义.可见,文献展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但是1955年还无人能够预见它的辉煌未来.1959年,第二届文献展召开,此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的作品被送到这里,展馆的数量也随之增长.当代艺术作品从此走上了在这里系列展出之路.

艺术殿堂

如今,作为同威尼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齐名世界三大艺术展的卡塞尔文献展,已经举办了十三届,而展出主题亦早已不再需要战后的文化重建作为背景渲染.借着文献展在国际艺术界的名气,来自各国的艺术家纷纷竞相希望能在这个舞台上展露拳脚,将自己造诣最高的作品亮相于文献展上.

然而,在早期,卡塞尔文献展却不得不借助政府补助以勉强平衡收支.幸运的是,当地政府对展出一直持支持的态度,从城市的长远发展,坚持每一届展出均投入大额资金,最终造就了今天的艺术界盛事.

文献展的字面意思是文献资料的汇编工作,按照拉丁语的语义理解,还有“教导”以及“精神”的含义.可见,文献展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但是1955年还无人能够预见它的辉煌未来.1959年,第二届文献展召开.这次展出的作品是1945—1959年的抽象艺术、绘画、雕塑和设计.或许,首届文献展在取得和政府、艺术家、艺术品家、艺术批评家的协调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而第二届展览委员会具备的经验与能力已经足够促成各种力量的全力合作.文献展除了给与艺术家以广泛的声誉,同时它还不可避免的引来了艺术市场对艺术作品倾慕的目光,许多人在作品前面直接谈论.它甚至为这之后以纯粹交易为目的的艺术博览会提供了运作模式.此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的作品被送到这里,展馆的数量也随之增长.当代艺术作品从此走上了在这里系列展出之路.应当说,第二届的展出规模是空前绝后的,至今为止也没有任何展览超.而归根究底,这大概要归功于阿诺特·波德明确的策展目标:文献展要成为大众与艺术之间的桥梁,要尽可能彼此走近.

也正因为阿诺德·伯德坚持并传承下来的这一理念,卡塞尔文献展总能看到当前风格和未来趋势的折射:抽象的表现主义可以与色彩明快的波普艺术争奇斗艳,而后来居上的极简主义亦可占据一席.公众既能见到相片真实主义的画作,也能在一望无际的装置艺术、摄影和录像艺术的海洋里大开眼界.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媒介,文献展表达自己对当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思考.所以,卡塞尔文献展其实具有教育的性质,第十二届文献展的艺术总监罗杰米·博格尔(Roger M. Buergel)便认为:“文献展不同于我们通常获得的肤浅而枯燥的信息.”

卡塞尔文献展创始人阿诺德·伯德在绘画、家具设计、展馆建筑学等领域多有建树.作为当地知名的艺术家,阿诺德·伯德也是一名不懈的、独树一帜的策展人.虽然纳粹政府曾经封杀他的艺术创作,但1945年纳粹倒台之后,阿诺德·伯德重返了艺术殿堂.而最好的选择则是在其家乡卡塞尔.为了将家乡卡塞尔的艺术氛围扩大,同时也为新的世界艺术提供一个交流鉴赏的平台,他策划了首届卡塞尔文献展,并将弗里德利希广场上的阿鲁门博物馆(Museum Fridericianum)定为主展馆.卡塞尔文献展由此便在阿诺德·伯德的开辟天地中日益壮大,成为世界三大艺术展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最初,文献展只是德国联邦园艺展的一个附加部分,让美术成为园艺展的伴随节目.

模糊界限

卡塞尔文献展最近一次策展是于2012年举办的十三届展览.这次展览以政治、女权主义、考古学以及百科知识四个主题为重点.本届展览现场空灵感十足,这也许是策展人有意为之.文献展主馆大厅的两则空间,是历届策展人用来挑动观众的场所,本届展览却让它空空如也,展厅里一扇窗户开着,一位艺术家声称这是她的“风的装置”.

本届文献展的主题是“崩溃与新生”,关于这个概念,本届策展人卡罗琳·克里斯托弗-巴卡尔吉夫(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阐释说:“现在这个时间急需一种我所谓的全球脑力劳动者联盟,不管是哪个专业的,艺术家也好,科学家也好,小说家也好.我们急需站到一起发声,一起工作,共同提出命题.从历史角度看,“艺术家”是一个非常有限的概念.古希腊人的语言里根本就没有“艺术”这个词.他们用techné指代“艺术”,这个词放到今天就是“手艺”或“工艺”的意思.所以接下来艺术是否还能够被定义为一个独立的领域都是问题.没人能保证一百年以后,泰特现代美术馆或者纽约MoMA的藏品会一定是由今天所谓的当代艺术家创作的一系列人造物组成.也许那时候博物馆里的是我们今天拿来当作知识和体验空间的东西.因此,尽管我不会说这次展览是学科交叉或跨界性质的,因为那样就等于暗示哪边都不靠,但它的确指向不同感知力、认知力以及不同形式的知识和行动方式之间的联合.” 将艺术的界限与科技、文学等模糊,打破传统艺术的范畴,或许才能收获更广阔和新鲜的艺术领域.本届卡塞尔文献展的主题给予我们对于未来的思考,而这也是半个世纪以来,这个颇具先锋与教育意义的艺术展所能留给后人作品之外的礼物.

这个本来并不特别的小镇,因它蜚声世界的艺术展而声名鹊起,城市氛围被渲染上了浓烈的艺术气息.或许卡塞尔有些像“音乐之乡”维也纳于几百年前的状态,借助着某一精神产业的蓬勃发展,最终或将成为未来的“艺术之都”亦并非无字天书.所以,若有幸参与下一次的文献展,一定要细细品味这座小城的自然与人文,解析或者仅仅是享受这座城市五年一遇的繁忙节奏.

关于卡塞尔文献展对话德籍华人艺术家张奇开

3月8日,德籍华人艺术家张奇开坐客重庆长江汇当代美术馆,为市民免费举办了一场名为《卡塞尔文献展——国际当代艺术的历史坐标》艺术沙龙.《环球生活》有幸采访到这位多年研究卡塞尔文献展的专家,为读者更直观的剖析这一艺术“奥斯卡”.

卡塞尔文献展是否曾与国内艺术圈有亲密接触?

这是当然.早在1977年,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策展人哈洛德·舍曼首次邀请中国艺术家参展.当时舍曼选择了由川美创作的《收租院》泥塑作品.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收租院》没能参加那次展览.2006年12月12日,“卡塞尔文献展——50年移动中的档案馆”在川美隆重开幕.这是卡塞尔文献展50年来首次来中国大陆展出,第一次亮相就选择了重庆.随后,卡塞尔市政府邀请川美参加2007年举行的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

重庆的本土艺术圈是否可复制卡塞尔的模式?

复制“卡塞尔”,难度很大,卡塞尔文献展因为其对艺术作品前锋性、前卫性的追求,很难复制.不过,卡塞尔利用文化牌将自己成功地推向了世界.这种用文化推广城市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重庆有川美这样的学术高度,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打造自己的“卡塞尔”.


卡塞尔文献展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呢?

与国内展览不同,卡塞尔文献展有自己专门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负责文献展的资金问题.资金的筹措约50%来自当地政府,其余的部分由公司去寻找赞助.此外,政府还要负责协调媒体等公共资源服务文献展.此外,卡塞尔文献展还有一点值得中国的展览学习,即是在每件作品旁边都附有作品介绍、解读,帮助观众读懂艺术.

在卡塞尔文献展过往的展出中,充满想象力与富含诗意的作品如繁星与春水,在文献展的历史涓流中盈盈发光.而这些展出的艺术品本身也成为流传于当代艺术界的佳作,一时分不清究竟是文献展成就了这些艺术品,抑或这些艺术品造就了文献展.不过,于我们而言,若能赏析到佳作的魅力,便足矣吧?不妨,透过其中几许佳作,来感受等与思索.

作品名称:Man Walking To The Sky

作者:Jonathan Borofsky

出展时间:1992年第九届卡塞尔文献展

由美国艺术家Jonathan Borofsky于1992年第九届卡塞尔文献展所展出的装置作品《Mna Walking To The Sky》如今已然成为展览的形象标志.

作品名称:Template

作者:艾未未

出展时间:2007年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

艺术家艾未未于2007年展出的作品《Template》不幸在一场暴风雨中倒塌,不过却由此获得了新的艺术美感,应当说是“神来之笔”吧?

作品名称:Puppy

作者:Jeff Koons

出展时间:1992年第九届卡塞尔文献展

美国艺术家Jeff Koons的展出作品《Puppy》无疑是一件很讨公众喜爱的漂亮艺术品,一个143英尺(12.4米)高,用灌木修剪法在钢架结构上使用各种花卉制作而成的西部高地白梗幼犬雕塑,可爱而不乏现代艺术精髓的巧妙技巧将意境与技术完美结合.

作品名称:Tokyo Work

作者:Tanaka Atsuko

出展时间:2007年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

日本艺术家Tanaka Atsuko的于1995年完成的作品《Tokyo Work》在2007年的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展出.置于展馆之一——橘宫前草坪上的《Tokyo Work》与草地蓝天以及橘宫的淡形成强烈对比.

类似论文

毕飞宇创作前期小的语言艺术

关 键 词 :“感性的形而上” 心灵叙事 哲学形而上 摘 要:作为颇有实力的新生代作家,江。
更新日期:2024-4-19 浏览量:57425 点赞量:13302

博尔赫斯小的叙事艺术

博尔赫斯认为,“宇宙的景象仅是一种幻觉,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诡辩”,“在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镜花。
更新日期:2024-5-2 浏览量:11104 点赞量:3538

蔡小汀书画艺术讲座在陕西艺术职业学院举办

(本刊讯) 2014年6月15日上午,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特聘教授、国家高级美术师、著名书画家蔡小汀先生回到陕西艺术职业学院,为该院美术系师。
更新日期:2024-11-3 浏览量:22456 点赞量:6986

小城乡音里的“走转改”

自从“走转改”提出以来,从到地方的各级电视媒体,从业界到理论界,都热烈地予以响应,并且付诸行动 央。
更新日期:2024-1-5 浏览量:6977 点赞量:2824

“海归”杨俊:扎根西部寻梦小城

37岁的“海归”杨俊是地道的上海人,也是一名留德硕士、国际商务师、国际物流师 在2008年重庆市的“千名优秀人才引。
更新日期:2024-2-27 浏览量:34382 点赞量:8787

小剪纸大艺术

摘 要:蔚县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延伸 同时,由于它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使其具有独特的神韵。
更新日期:2024-6-27 浏览量:80455 点赞量:17223

小创作的艺术构思

[摘 要 ]构思是小说创作的孕育阶段,包含许多微妙的心理机制和复杂的心理活动,直接决定着小说创作的成败 文章对题材。
更新日期:2024-6-22 浏览量:80596 点赞量: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