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夕阳箫鼓》的艺术手法

摘 要: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钢琴作品在改编曲的创作上达到了一个.其中《夕阳箫鼓》是改编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佳作之一.本文将从其作品的艺术创作特征、传统乐器表现手法及中国风格的体现等方面对其进行剖析.

关 键 词 :改编曲 艺术手法 民族特色

由于历史的原因,音乐作品的创作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到了以改编曲为主的时期,钢琴创作也不例外.仅在70年代初,就涌现出如《二泉映月》《梅花三弄》《平湖秋月》《夕阳箫鼓》等大批优秀的钢琴作品.这些最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也是我国最早的传统乐曲的改编.

用钢琴这种西方舶来的洋乐器来表现中国颇具东方色彩的民族气质,是很多中国作曲家和钢琴家们在内容和形式上孜孜以求的创作手法体现.而《夕阳箫鼓》在众多的改编曲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传统器乐曲改编曲中的上乘佳作之一.

一、作品简介

《夕阳箫鼓》原为一首抒情写意的琵琶文曲,是古代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不知道出自谁手.《夕阳箫鼓》的曲名最早的记载是在清代姚燮(1805—1864)的《今乐考证》,而乐谱的记载则最早是在鞠士林(约1736-1820)所传《闲叙幽音》的琵琶谱中.有种观点认为此曲的意境来自于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到了上世纪20年代,出现了改编自《夕阳箫鼓》丝竹合奏乐曲,更是直接取名为《春江花月夜》.黎英海以琵琶曲《浔阳月夜》、改编过后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等多个版本的音乐为基础,在1972年改编创作出钢琴曲《夕阳箫鼓》.在此曲中,黎英海为这一西方乐器赋予了浓厚的东方色彩,将钢琴这一“乐器之王”的美称发挥到了极致.

二、中西合璧的艺术手法

1.线性思维和立体思维的结合 在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音乐中,起主宰作用的是旋律艺术的线性思维.“线性思维”是指一种横向、连续的、单向的思维传递方式.音乐中的线性思维则是指一种渐进演变的过程,侧重表现的是音乐旋律的横向流动与变化线条的流畅和连贯.以线来概括事物的连贯,以线来表达音乐的连贯与流畅,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线条的独特偏爱.如山水写意画、戏剧舞蹈中的水袖和身段,以及汉字中所体现出的线条感,无不展示出在几千年文化熏陶中继承下来的独特审美感受,在音乐上则表现为通过以曲调为主的单音音乐旋律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和各种不同的变化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夕阳箫鼓》主题宛如一首优美动听的船歌,勾画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充满诗意的画面,也更加体现出线性思维的魅力.钢琴的多声化特点在作曲家创作钢琴曲《夕阳箫鼓》时被充分发挥,使得我国传统民族器乐单声部旋律线条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发展.在不断的改编创作中通过对旋律的多声部处理加工,使乐曲中各个音域的旋律利用钢琴宽广的音色和多变的力度,展现出不同的音响效果.特别是在尾声部分,音乐通过第一个和弦与分解和弦的顶端音上,前后连接成了一条隐约上升的亮丽音线,同时在低声部又悄然再现暗示暮色苍茫的主题动机,利用此对比复调手法,传达给听众以多形象并存的立体感受.“线性思维”和“立体思维”二者的有机融合,把乐曲的音乐内容表述得更加丰富,音乐意境更加具有诗情画意.

2.民族化的和声和西洋大小调和声的结合 中国民族化的和声其实和西洋大小调和声一样,也是以运用三度叠置的和弦为主,但西洋大小调中的各种和弦是以建立在七个基本音之上为基础,所以比较丰富.在琵琶曲的《夕阳箫鼓》中,只有单线条的旋律,而为了适应钢琴演奏的特点,则需要大量的和声织体,因此便有了此曲独特的和声手法:

(1)用空五度和弦代替完整的三和弦,使和弦音响显得空灵、协和、纯净,具有鲜明的功能感;

(2)平行五度的运用,弥补了低声部旋律使用单音时的单薄及八度缺乏功能色彩的不足,创造出了独特的民族和声手法;

(3)模拟琵琶和弦的使用,虽无太大的和声意义,但类似于琵琶扫弦的运用,不但增强了气势,而且突出了节奏强音,增加了节奏感.

在《夕阳箫鼓》中,作者也参考了部分西洋大小调和声进行设计和创作本曲的和声进行,并始终把握住乐曲的调式,从调式的主和弦开始,以派生出其他和弦为中心进行自由的进行与连接,虽然有新的和弦不断出现,但调式主和弦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出现使乐曲的调式调性更加明确,既融会了西方大小调的和声,又创造出独特的民族和声,使作品更具鲜明的中国音乐特色.

除此之外,在用音乐表现月亮、花朵、影子等无声的景物时,改编者是通过借鉴西方钢琴曲独奏乐器“华彩乐段”的结构特点改编的,虽然在结构上更简短点,但是这也显示出了改编者对中西方艺术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运用.

三、民族特色化的音乐体现

有人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西方所流传的众多优秀音乐作品中,绝大多数都是以本民族的音乐作为重点体现的,如肖邦的波兰风格、柴可夫斯基的俄罗斯风格、格里格的挪威风格等,这些在民间音乐素材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才具有独特的风格,因而能流芳百年.那么《夕阳箫鼓》的民族风格又体现在哪里呢?

1.似无胜有的标题音乐 中国传统乐曲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标题的文学性特征,这个特征使乐曲更加形象、鲜明,能够激发联想,意境深邃.黎英海在原曲基础上将《夕阳箫鼓》的七段扩充为十一段,更加细致地突出了此曲在描绘春、江、花、月、夜的秀丽景致时的意境,除了题目之外,在乐曲中作者则把原有标题隐去,为的就是用音乐本身去诠释这首钢琴曲.通过琴声让人们去体会风景如画的祖国大好河山,洋溢出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这个钢琴曲有主标题却无分段标题,不仅是历史客观铸就,而且是作者本人有意采用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

2.民族乐器的西式体现 此曲另一成功的体现,就是用钢琴这一具有300年西方历史的乐器来对中国传统乐器中古琴、琵琶、古筝、箫等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如在乐曲开头的散板部分,作者用同音重复的轮奏模仿由疏而密的钟楼鼓声;用了五声性的快速经过句和音阶琶音的进行来模仿古筝的刮奏;第四、第五小节用下行带有装饰音的音型来模仿箫声;在第三段“月上东山”中,第49-51小节用独特的三、四度和音来模仿笙的和声;在第九段“桡鸣远濑”的主题中,节奏鲜明、富于弹性的演奏效果模仿了琵琶的弹、挑技术,不由让人想起白居易“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名句;另外,在第六段中还有用空泛的五度低音来模仿空旷的钟声;在第七段中用左手的跳奏来模仿木鱼的敲击声等,无不体现出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音乐创作功力.

3.和谐统一的曲式结构 琵琶曲《夕阳箫鼓》是由十个分段标题组成的变奏曲.钢琴改编曲改编后在结构上做了较大改动,改编后的曲公分为11段落,包括引子、主题、八个变奏和尾声.《夕阳箫鼓》虽是一个由主题发展出来的变奏曲,但却与西方传统意义变奏曲有所不同.首先,乐曲的主题没有反复投入到变奏中,而是将某些部分整合、拆分,形成不同的主题;其次,在这首乐曲中,主题在最初主旋律的基础上,以一个基本乐句为主导,以“鱼咬尾”的创作形式形成了逐级模进直到最后.在演奏中,作为一首变奏曲,无论主题产生怎样复杂的变化,结尾处都是相对统一的.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乐曲中“和”的思想.

四、《夕阳箫鼓》的审美延展

钢琴音乐作为西方乐器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也就是近几十年间.钢琴作为西方的流行乐器,更多的体现了西方的音乐思维和审美倾向,与中国的传统有着很大的差距.在一段时间内一直属于贵族音乐和学院派音乐,普通的大众很难参与其中,更谈不上从中获得审美感受和体验了.钢琴音乐的这种不断地深入和民族化,使得钢琴音乐不再遥不可及,它融入了普通人民群众的日常音乐生活中,并使中国的传统美学内涵、艺术本质、民族意蕴等具有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钢琴音乐体现了我国传统民族的音乐审美意向、审美主张和传统民族音乐神韵,构成了中华民族音乐的一部分,实现了钢琴音乐的大众化.

类似论文

《感受与形式》中艺术的定义

摘 要:苏珊朗格作为符号论美学的代表,对艺术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她的《哲。
更新日期:2024-9-24 浏览量:119678 点赞量:25993

《一桶白葡萄酒》哥特式艺术手法探究

摘 要作为19世纪美国文学界最具才华的诗人、小说家和评论家,爱伦坡在侦探小说、科幻小说和现代恐怖小说方面的成。
更新日期:2024-7-17 浏览量:95614 点赞量:2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