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情感与形式》的艺术本质之比较

摘 要 :本文通过《艺术》与《情感与形式》对艺术的本质观点异同的比较.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认为凡是用来恰如其分地表现、传达或寄托艺术家主体肉在生命并富干制造的形式即为“有意味的形式”.而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艺术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创造符号形式的活动,艺术作品表现为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符号形式.

关 键 词 :情感 符号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情感经验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2-0124-02

艺术是人类的物态化审美创造,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化的反映.它塑造的是具体的形象和形象体系,通过典型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对人和人的生活,起着一种陶冶性情、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艺术是人类情感思想的表现载体之一,艺术的本质作为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随着艺术家们在自己的创作中实践和历代美学家、艺术理论家进行过艰辛的探索,对艺术的本质问题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下面我们来比较贝尔的《艺术》和朗格的《情感与形式》中对艺术的本质不同涵义.

一、贝尔的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贝尔认为,能够唤起我们审美感情的一切视觉艺术品中,必定存在着一种普遍而又特有的性质.“离开它,艺术品就不可能作为艺术品而存在,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价值都没有.”[1](4)

如果找到了这种特有性质,就解决了审美的关键问题,也就找到了将艺术品与其他物品区别开来的基本性质.“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1](4)“有意味的形式”就是贝尔对视觉艺术本质的回答.他明确地指出过到画廊中探索“表现”将一无所得,必须寻找的是“有意味的形式”.如果硬要说“有意味的形式”表现了什么的话,那么它表现的也不是艺术家的个人感情,或是什么客观人类感情,而是一种关于纯形式的审美感情.判断真正艺术品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它能否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贝尔强烈地反对“描述性”绘画,认为“描述性”绘画,根本不是艺术品,这种画只能浪费画家的精力和欣赏者的时间,它们或许具有历史资料的价值.因此这些绘画与“有意味的形式”格格不入.它们虽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但根本没有艺术感染力.相反,贝尔却高度赞美和推崇那些粗拙古朴的原始艺术作品,认为它们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因为在原始艺术作品中没有现实的准确再现和技巧的炫耀,唯有感人至深的“有意味的形式”.

所谓“意味”,是指一种极为特殊的,不可名状的审美情感,纯形式背后隐藏着表现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感情,这种审美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正因为形式适合并包容了这种情感,所以形式才显得连贯,形式才使我们极度喜欢.那么这种与世俗日常、功利考虑截然对立的“审美感情”如何才能从实际人生中独立出来并表现于纯形式呢贝尔提出了一个“形式而上学的假设”,认为“意味”是对“终结实在”的感受.尽管贝尔在解释“终极实在”时也用了“高踞于万物之上的上帝”、“渗透于万物之中的韵律”、“殊相之共相”、“自在之物”之类形而上学的概念,但他赋予这个概念的真正的意义,却是人与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终极实在”即自身就是目的,任何事物一旦摒弃了与其他事物的一切外在关系,不苒充当任何其他目的的手段,它的原来纯粹形式自身就成为目的,成为康德式的“物自体”的类似物.所以“终结实在”就是事物的纯粹形式,纯形式的意味就是“终结实在”所显示的意义.当我们把对象本身当作目的,只感受事物的纯形式时,我们所获得的审美感受就是对“终极实在”的感受,艺术家把这种自身即目的的“终极实在”还原为纯形式,使这种纯形式表现出“意味”.这也是艺术家和一般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他们能在普通的事物中见出“有意味的形式”来,而一般的人却只把这些事物视为实用的工具.所谓用艺术家的眼光去看待事物,那就是将事物视为纯粹的形式,或者说是自身即目的的事物.贝尔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谁在一生中没有一至少是一次一种突如其来的幻觉,将风景当作纯粹的形式”[1](53)


贝尔的这一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复制品和艺术品价值不同的问题.在贝尔看来,复制品无论如何酷似于原件,它总缺乏一种内在的精神.因为,复制者在复制这件作品的时候,不可能完全体验到原作者在创作它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情感.由此贝尔就提出“形式的恰当总不外是由于情感的真诚”.艺术家要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他就必须体验和表达真诚的感情.“有意味的形式”对推进人们对艺术本质的认识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仅强调形式的一面,忽略了内容(再现的与表现的)对于艺术本质的规定意义,且不能很好地解释造型艺术以外的其它艺术形态如文学等,其片面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朗格的“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在艺术领域里,一件作品的诞生,往往是一个艺术家对自然表象真切心理体验的结果,其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都是艺术家情感外化的结果.朗格强调艺术表现的是人类情感,而非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发泄,因此,她区分了“表现”和“自我表现”.

艺术形式就是以抽象手段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艺术符号的性质在于其象征性而不在于信号性.艺术符号告诉我们:事物的具体状态,并使心理活动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对象,从而把不同感觉的信息联结起来,它的逻辑关系至少包括主体、符号、客体和概念.“符号”给想象的静观提供形式.[2](73)

朗格在符号论哲学基础上提出了她独创的最重要的美学命题,即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2](51)从内涵上看,这个命题,体现了她从符号论出发对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直觉主义诸美学流派的批判吸收和综合改造.具体来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命题的内涵有以下四点:

1.朗格认为,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形式,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在此意义上,朗格说:“表现性’是所有种类的艺术的共同特征.”[2](13),这种表现性,即表现情感的特性是朗格对艺术符号特性的重要规定.

2.朗格认为,艺术所表现的情感不应是个人的瞬间情绪,不应将这种偶然情感作征兆性的宣泄,更不应是纯粹的自我表现,而应表现一种人类的普通情感或情感概念.朗格认为:“纯粹的自我表现不需要艺术形式.”[2](34)

3.朗格对艺术符号的“表现”性也作了解释.她认为艺术的“表现”,就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可见的或可听的形式.它是运用符号的方式把情感转变成诉诸人的知觉的东西.”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强调了形式.但贝尔又排除了艺术的“表现”性内容.朗格的这一对艺术符号的“表现”性的解释,不同于贝尔.朗格所说的情感不完全等于贝尔的超功利的“审美情感”,而更是一种内在生命的运动:她所说的形式也并非贝尔的纯 粹的外在形式结构关系,而就是体现着情感运动的感性形式.

4.朗格认为,艺术的创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艺术的抽象过程.抽象的目的是在于用符号的媒介表现人类的普遍情感.抽象的结果是形成一系列艺术的“幻象”.“幻象”是艺术符号(情感符号或表象符号)区别于语言符号的基本之点,又是艺术抽象区别于科学抽象的主要形式.在此意义上,她认为,绘画、雕刻、建筑三种造型艺术的基本幻象是“虚幻的空间”,是与现实空间根本不同的,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来的艺术空间.

朗格还进一步提出:艺术表现了一种生命形式,或者说艺术形式与生命形式具有同构性的观点.朗格指出,在艺术评论中,常常把艺术品比作“生命的形式”.每一个艺术家都能在一个优秀的艺术品中看到“生命”、“活力”和“生机”.所有艺术都表现了一种生命的形式,一个艺术品的结构形式就是生命形式的投射.

三、“符号说”对.有意味的形式”说的延伸

朗格说“,所谓艺术家的眼睛等就是将表现性和情感意味移入到外部世界之中的能力等这就是自然的主观化等使现实本身被转变成了生命和情感的符号”即是此意.它同时还对贝尔“有意味形式”作了较明晰解释:

艺术符号的“意味”紧密依附于艺术作品本身内部的某种深层结构深层形式之上.这与贝尔的观点如出一撤.贝尔指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1](4、36)但贝尔对“意味”的来源的论述语焉不详,迫不得己,搬出个玄奥的“终极实在”来搪塞.他说“所谓‘意味的形式’就是我们可以得到某种对‘终极实在’之感受的形式”[2](67―68).这个终极实在,十分神秘,不可捉摸,类似于柏拉图所说的“理式”,只有当人处于迷狂状态时才可以恍然关照它.与贝尔同一条战壕的罗杰弗莱谈到这个问题时说“我们可能做出的解释这种‘实在’的任何尝试大概只会使我们陷入神秘主义的深渊中,因此我在这个深渊的边缘停下来”[3](201),苏珊朗格却没有畏惧这个“深渊”,而是以符号学理论作桥梁,跨过了布满迷雾的险区.她给“意味”的来源作了合乎理性的解释为何抽象的形式具有某种“情感意味”她回答“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意味’是通过像生命体一样的形式传达出来的’”[2](56)可以看出,朗格所谓的“意味”,有与“生命形式”具有象征联系的某种表现性.

艺术的“意味”,是因为有了审美情感.贝尔所讲“情感”或称之为“审美”,应当被理解为最宽泛意义也是最本质意义上的情感含义,即:内在精神、内在现实、内在生活、内在生命.是从生命认知感悟这样一层意义上来表述“情感”这一概念的.它既包括生命的感受,也包括生命的理解,甚至还要包括生命中那些不易觉察的潜流.朗格所讲的“情感”就是指人的整个内在生命.她说:“艺术品表现的是关于生命、情感和内在现实的概念,是一种较为发达的隐喻而非推理的符号,它表现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意识本身的逻辑”.[2](56)“艺术品是将情感(指广义的情感,亦即主观所能感受到的一切)呈现出供人欣赏的、是由情感转换成为可见的东西或可听的形式.”[2](83)我们循着苏珊朗格的理解,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艺术它表现了主体生命的感悟即谓“有意味”:“有意味的形式”就是表现了主体生命感悟的形式.无论如何,艺术中必级有“生命力的内涵”,无“生命力的内涵”则不能称之为艺术.

类似论文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中的教学想法

摘 要:在这个计算机体系中,《计算机硬件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前面知识的巩固和后续知识的延伸是非。
更新日期:2024-8-23 浏览量:108213 点赞量:23950

当代艺术与艺术本质之间的关系

摘 要: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是人类历史的每个阶段人们都会思考的问题,艺术的各种突出的不平衡性,经常使人猜疑。
更新日期:2024-6-9 浏览量:14830 点赞量:4777

回到艺术本质的中国艺术史学

关 键 词 : 艺术本质;艺术史学 ;图像信息;整合复数 摘 要 : 中国艺术史是以艺术作品和创作者为主体的艺术变迁。
更新日期:2024-2-10 浏览量:31795 点赞量:8113

加塞特的艺术本质观

摘 要:奥尔特加伊加塞特是一位跨学科的学术贵族,他的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文学有着不可小觑的。
更新日期:2024-4-17 浏览量:55836 点赞量:12576

《感受与形式》中艺术的定义

摘 要:苏珊朗格作为符号论美学的代表,对艺术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她的《哲。
更新日期:2024-9-24 浏览量:119686 点赞量:25996

对艺术本质中形式美的理解

摘 要:艺术的本源问题是美学中的基本问题,历代哲学家美学家对此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和阐释 按。
更新日期:2024-4-2 浏览量:10776 点赞量:3735

《情感传奇》的营销策略

【摘 要】各地方电视台推出的多档情感类综艺节目,成为受众的新宠儿和娱乐节目发展的新趋势 本文以广西电视。
更新日期:2024-6-25 浏览量:81969 点赞量:18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