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文学是人生的体验

【摘 要】文学是人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的最自然状态,也是人们不断从有限的生活步入无限的想象的最愉悦过程,更是将生活的点滴写进人类记忆里的耕作过程.感性材料就是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作者的感性材料必须来源于作者的直接或间接的个人体验,而直接体验比间接体验更深刻生动.

【关 键 词】文学创作;人生体验;创作价值

文学作品是作家创作的,作品的内容总是和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这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不能不谈及感性材料.每种艺术在处理材料时,其中要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主题.对于文学来说,主题的因素更为重要.主题离不开感性材料,当主题或作家的意指与感性材料达到最高统一时,作品的第三要素“表现”就产生了.感性材料就是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作者的感性材料必须来源于作者的直接或间接的个人体验,而直接体验比间接体验更深刻生动.

一、什么是人生体验

体验一词来自德文,意指生命的体验,英文中没有完全相对应的词,往往被译作“活的经验”,这个词语有双关意义:“一是直接性,既不依赖概念、判断和推理而对生命的瞬间直觉;二是由直接性中获得的收获,即直接性留存下来的东西,也就是生命直觉对人本身所产生的特殊意义.”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历史上关于文学属性体验论的观点,体验论认为“体验是个体对于生命状况的直觉,这种直觉对于个体本身具有持久的可以不断回头的吸取的重要意义,而艺术正是来自于这种特殊的个体体验”.体验论的观点存在一定的缺陷,学者们对此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事实上,我们也应该多重多方位多角度定位和思考文学的属性,使文学的本质属性问题超越单一的体验论的局限性而不断向终极的存在接近.因此,这里所说的人生体验超越了单一的体验论的认识范围.正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的种族、时代、环境三元素说和艺术批评的三种尺度,任何一个作品都不能脱离种族、时代、环境等因素而孤立地存在,任何一种文学作品,不论其长短、内容形式和语种等等,都从相对的程度和深度反映了一定时代、种族、环境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文学作品的酝酿和出炉离不开作者的种族、环境、时代特性,不论作者通过凭空想像或特殊体验或超前思维等多种形式创造出的任何一种形式都不能将种族,环境,时代的烙印消退.所谓的人生体验也应该打破体验论的局限,将其内容和定义扩展再扩展,把人生体验从简单地归结为一般或特殊的感性认识深化到通过感知获得的领悟和精神实体,即将体验论对体验的定义从狭义的直接性深化和扩展到广义的由直接性中获得的收获,而且文学是人生的体验的落脚点也在于生命直觉对人本身所产生的特殊意义即广义的人生体验.

二、文学源自生活

无论什么样的文学作品都体现和来源于作者最真实的生活,如建国初期的文学曾一度失去自身自由进入空前的低潮,文学遭受了最沉痛的打击;如南方诗人不断地把清新的空气,丛密的树林这些形象和人的情操混合起来,周围的生动活泼的自然界给予他们的刺激超过来自内心的所有,而北方诗人因贫瘠的土地,阴暗多云的天气养成了忧郁而深沉的性格,对痛苦的感受总是比对欢乐的感受敏锐得多.文学作品不论是小说,戏剧、诗歌还是散文用怎样深奥和荒诞的形式表达,作者借各类的语言想要表达和展现的仍只有内心深处的自我,这些文学作品的目的和归宿的终极点只有言说“去蔽”后的“存在”,如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家,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绘,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魔幻现实主义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

例如: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挚更是有口皆碑.他的《背影》、《悼亡妇》等,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背影》写于1925年10月.《背影》描述了朱自清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朱鸿钧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作者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作者在《背影》中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样简单而朴素的话开门就点题了.对父亲的背影也没有夸大其词地进行渲染,只是“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样平常而小小的细节进行了描述,使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形象脱颖而出.文章的结尾处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道出了父亲的一片爱子情深.作者在1947年7月1日答《文艺知识》编者问中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我这篇文只是写实.”鲁讯先生也曾为了写作而买踢.藏族当代诗人伊丹才让在《路》中写到:“但是连岩鹰都有胆颤心惊的雪山上,我看见吐舌的牦牛像跃涧的猛虎!”“请不要把那潜水的本领说得太玄,我祖先的项链就是那海底的珊瑚.”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生活的深深的熟悉和亲近,也证实了文学是源自最真实的生活,只有用心聆听生活,用心领略生活的人们才有机会获得文学的桂冠,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欣赏和懂得文学的真谛.


文学是人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的最自然状态,也是人们不断从有限的生活步入无限的想象的最愉悦过程,更是将生活的点滴写进人类记忆里的耕作过程.

2]王一川著.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3]丹纳著[法],彭笑远编译.艺术哲学.北京出版社,2007年

[4]迟明珠,于群,康齐力主编.美学与艺术欣赏.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作者简介:

向秋卓玛,1979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女,硕士研究生,助教,藏语言文学方向,四川民族学院.

类似论文

文学与人生

文学作品不仅仅有这些负面的描写,同样也有许许多多正面的对人生的肯定,对青春的肯定 这个在我们中国也是有的。
更新日期:2024-9-16 浏览量:115586 点赞量:24240

两汉文学批评与心理体验

内容提要两汉时代,士人由先秦时代较为自由的身份,转变而为封建大一统专制王朝的臣民身份,心理与人格产ī。
更新日期:2024-10-1 浏览量:17517 点赞量:4955

文学与人生的两翼

上帝给了人飞翔的,同时又给人沉重的翅膀 飞翔的和沉重的翅膀,这是人生永恒的两翼,也是文学永恒的两翼。
更新日期:2024-2-3 浏览量:6812 点赞量:2449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文学与人生

赵文智:于艾香是山东当代文坛的女作家,她以小说的形式对身边的琐事和秘密情感做了独到和独特的女性发现,在。
更新日期:2024-10-22 浏览量:132106 点赞量:28632

文学·现实·人生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晚年曾痛心疾首地指出:“目前的语文教材里有比例很不小的文学作品,但并不是用来进行文。
更新日期:2024-7-17 浏览量:91922 点赞量:19673

文学与人生的精神遇合

一谁都不能否认,王蒙深度参与、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他的写作实践和文学面貌,本身就构成了一部小小的。
更新日期:2024-3-18 浏览量:43991 点赞量:10268

《解脱集》与袁宏道的文学和人生

摘 要:袁宏道于万历十六年(1588)中举,万历二十二年(1594)十二月谒选授吴县县令 然而任职不足两年,他便上书辞官,并。
更新日期:2024-2-19 浏览量:33658 点赞量:8716